服務科別

服務科別

急慢性胃炎

胃炎(Gastritis),是指在胃部胃黏膜出現發炎的跡象,常伴有上皮損傷、黏膜炎症、上皮細胞再生,三個過程,當胃部受到某種傷害時,白血球細胞會移至胃壁作出反應。胃炎並不一定代表該處出現潰瘍癌症,為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而急性或慢性胃炎可透過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膽汁倒流、進食某種食品或飲用過量酒精類飲品而引發的。

 

急性胃炎常見的為單純性和糜爛性兩種:前者表現為上腹不適、疼痛、厭食和噁心、嘔吐。後者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有嘔血和黑糞。

 

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本病常見於成人,許多病因可刺激胃,如飲食不當,病毒和細菌感染、藥物刺激等均可能引發本病。

 

 

一、急慢性胃炎的原因

 

1. 急性胃炎:急性胃炎發病急速,多因食物中毒、化學品、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藥物刺激所引起

2. 慢性胃炎:主要原因為幽門桿菌感染

 

 

二、高危險群

 

1. 急性胃炎:暴飲暴食、大量飲酒或誤食不潔食物、受涼、服用藥物、嚴重燒傷、中樞神經系統創傷、敗血症、休克、呼吸衰竭、肝和腎功能衰竭、多重臟器功能障礙、吞服強酸、強鹼或其它腐蝕劑

2. 慢性胃炎:生活環境衛生不佳者、飲食習慣不好、有消化道症狀、消化道潰瘍病史、胃癌家族史、消化性潰瘍胃黏膜萎縮、胃淋巴瘤、胃癌切除後以及一等親是胃癌的患者

 

 

三、症狀

 

1. 急性胃炎

 

a. 常見症狀為上腹部壓痛,輕者僅有口苦、口淡、食欲不振、腹痛、噁心、嘔吐

b. 嚴重者可出現嘔血、黑便、脫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有細菌感染者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狀

c. 急性胃炎除部分病人轉變為慢性胃炎外,大多在短期內痊癒

 

2. 慢性胃炎

 

a. 大多數患者常無明顯症狀或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慾減退、餐後飽脹、嘔酸水

b. 肥厚性有時胃炎與消化性潰瘍很相似

c. 萎縮性胃炎患者大多伴有胃酸過少或缺乏、腹脹,有轉變為胃癌的可能性,病變局限於胃竇部,稱胃竇炎,伴有粘膜腺體細胞病變,可能發展為胃癌

d. 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症狀,個別伴有黏膜糜爛的患者上腹痛較明顯,並可有出血

 

 

四、治療

 

1. 病因治療:去除致病因素是治療和預防胃炎的上策,故應避免精神緊張,戒煙,適量限制飲酒,盡量不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積極治療慢性扁桃體炎、副鼻竇炎、齲齒及咽喉部感染灶

2. 飲食療法:胃炎患者飲食宜清淡,有規律、定時定量、避免過酸、過辣、生冷及粗糙食物

3. 藥物治療:胃炎的藥物治療大體可分為兩類:保護胃粘膜的藥物及消除損害胃粘膜因素的藥物

 

 

五、作用於胃酸分泌以後的藥物

 

1. 制酸劑:多數都由含有鋁或鎂的化合物,依不同比例混合製成。其降酸、解痛的效果迅速,可惜效力低且短暫不持久,需不定時且經常大量服用,另一缺點是常引起腹瀉或是便祕(含鋁過多),如:氫氧化鋁、喜滿佳

2. 含鉍的凝膠製劑:主要作用,可覆蓋在潰瘍表面形成凝膠狀保護層,阻止胃酸的侵犯

3. Sucralfaten(斯克拉非)是一種含果糖的有機鋁鹽化合物,可和潰瘍的壞死殘渣中的蛋白質成份相接合而較緊密且選擇性的覆蓋在潰瘍表面上

 

 

六、作用於胃內壁細胞的藥物

 

1. H2拮抗劑:作用於壁細胞的H2接受器上,具有強效而較持久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如:泰胃美、耐適恩、胃樂順

2. 氫鉀離子幫浦阻斷劑(簡稱PPI):對任何刺激訊息引起的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如:護胃康、歐克胃、樂酸克

3. 前列腺素合成劑:抑制壁細胞cyclic AMP的生成而達到降低胃酸分泌的效果,此藥廣被認為同時具有細胞保護效益cytoprotection的效果,特別在須長期使用NSAIDs(非類固醇性消炎鎮痛藥)的病患可同時使用前列腺素合成劑以達保護胃黏膜

 

 

七、注意事項

 

1. 按時服用藥物並多休息

2. 發病期有嘔吐現象不宜進食,宜空腹6~8小時,可進食適量水

3. 飲食原則:盡量不要喝牛奶,減少豆類食物可避免脹氣,避免刺激性食物

4. 進食時需細嚼慢嚥,並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以減少腸胃的負擔

5. 刺激性食物、戒菸酒,勿亂服成藥

6. 避免進食刺激品,如:煙、酒、辛辣等食物

7. 適當的休息、保持生活規律

8. 保持精神愉快,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