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頭暈是一般門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幾乎人人都曾有過頭暈的經驗。但頭暈是相當主觀的陳述,任何頭部或是心理的感覺不對,都可以用頭暈來描述,常用來描述頭暈的用詞,如:頭暈暈、頭昏昏、頭重重、頭輕輕、頭浮浮、頭不清等,只有說的人才知道真正的感覺,而且這些描述背後所代表的疾病可能各不相同,對醫師是一大挑戰。
頭暈的症狀中最嚴重的,就是眩暈症。人類能夠只用兩腳站立就維持平衡,依靠的是前庭、小腦等平衡系統的協調才能達成,如果這些系統有病變,平衡失調,就會產生眩暈,就像是天旋地轉一樣或是像地震般的幻覺。
常見的眩暈疾病如下:
一.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
是最常見的眩暈,約佔頭暈病人的1/3 ~ 1/4
- 病因:因為內耳三半規管耳石脫落,導致平衡反應失調。
- 症狀:特定姿勢誘發之急性眩暈,天旋地轉般的嚴重頭暈,常伴隨噁心、嘔吐、心悸、冒冷汗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眩暈持續時間較短暫,約幾秒到幾十秒後自然結束。但可以連續發作大約數週之久。
- 治療:
- 避免會導致發作的姿勢動作,如長時間低頭、倉促轉頭等。
- 內耳耳石復位術:由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指導復健動作,將脫落之耳石歸位,有80%機率可痊癒。
- 藥物治療:精神安定劑,內耳神經鎮定劑。
二.心因性眩暈
- 病因:因為自律神經失調連帶的症狀。
- 症狀: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可能數分鐘到數小時甚至一整天,症狀輕重不一,可能天旋地轉也可能只是頭昏昏沉沉的,通常病患有焦慮性人格,有些特定的情境容易誘發,例如進到大賣場、百貨公司等,密閉空間又人多擁擠的地方。
- 治療:
- 避免誘發頭暈的情境,建立信心。
- 平衡復健訓練:如卡松-庫克西平衡運動。
- 藥物:抗焦慮劑。
三.偏頭痛性眩暈
- 病因:因為偏頭痛發作時的異常神經反射引起的暈眩。
- 症狀:病患皆有偏頭痛病史,頭暈常為急性發作,持續時間不一定,可能數分鐘到數小時,症狀從天旋地轉到頭暈暈的不平衡感輕重不一,有時和頭痛同時發作,有時會有畏光或怕吵等症狀,常伴隨噁心或嘔吐。
- 治療:
- 規律作息,心情放鬆,避免熬夜。發作時動作放慢,避免急促的頭部動作。
- 藥物:偏頭痛急性止痛用藥,另可使用偏頭痛預防用藥。
四.急性前庭神經發炎
- 病因:內耳前庭神經受病毒感染發炎所致。
- 症狀:突發性嚴重暈眩,天旋地轉,噁心嘔吐,無法站立,甚至一張眼就暈,常在感冒後發作,伴隨心悸、冒冷汗、四肢發麻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持續約數日。
- 治療:
- 規律作息,心情放鬆,避免熬夜。發作時動作放慢,避免急促的頭部動作。
- 藥物:精神安定劑,內耳神經鎮定劑。
五.梅尼爾氏症
- 病因:內耳內淋巴液循環不良水腫所致。
- 症狀:嚴重眩暈和嘔吐,伴有耳內鼓脹感,耳鳴,和聽力減退等,持續大於二十分鐘且會反覆發作。
- 治療:
- 發作時放慢動作,避免劇烈的頭部活動,儘量低鹽飲食。
- 藥物:利尿劑,內耳神經鎮定劑。
六.腦中風
- 病因:因為小腦或腦幹動脈阻塞或是出血所致。
- 症狀:突發暈眩,步態不穩,甚至肢體動作也有共濟失調的現象,嚴重時併有肢體偏癱麻痺,或是口齒不清、吞嚥困難的症狀。
- 治療:需送醫院急診接受中風急性治療。
七.腦內腫瘤(如小腦腫瘤,聽神經瘤)
- 病因:因為腦內腫瘤壓迫小腦或腦幹所致。
- 症狀:漸進性發作頭暈,另外因腫瘤位置不同,症狀也不同,小腦腫瘤會有步態不穩、共濟失調的症狀;而聽神經瘤常會造成單側耳鳴和聽力損失的症狀。
- 治療:可能需手術治療,需至醫院進一步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