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引起的慢性、多發性的疾病,它除了侵犯關節外,還可侵犯全身各個組織器官。慢性關節炎。主要會造成病人關節的疼痛、腫脹、發炎而使關節變形,除了侵犯關節之外,類風溼性關節炎也會造成其它身體器官的發炎,可以說是一種全身性的慢性發炎疾病。女性罹患率為男性的三倍。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症狀通常是慢慢發病。一般從雙側手腳的小關節開始,包括:手、腕、足、踝關節。關節僵硬,活動時疼痛和關節腫脹。以後再侵犯到靠近軀幹的關節,例如:肘、肩、膝、髖等關節。一般好發於35-50歲之間的女性,發病初期有2/3的人會感覺疲倦、食慾不振、全身無力、不舒服;隨後開始有左右對稱性的關節腫痛,而且早上關節僵硬超過一小時之久,經過活動後會較好 另外也會引發關節外的症狀,例如風濕結節-在關節附近皮下組織產生結節、血管炎、肋膜炎或纖 維化、 眼睛的鞏膜炎、脾臟腫大、血球數目下降等。嚴重發炎的病患還會有疲乏、不適、夜汗、體重減輕等症狀。多年的關節炎會導致關節畸形、失去穩定性、關節無力以及活動範圍減小。
類風溼性關節炎目前沒有預防的好方法,而治療方面可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物止痛,再配合物理治療和休息;如效果不佳,再考慮一些副作用較大的藥物,如金製劑,抗瘧疾藥或降低免疫的藥物。
這些治療主要的目的是控制發炎的情況,以免反覆慢性的關節發炎導致軟骨破壞,減輕疼痛、減少發炎、防止骨骼、軟骨及軟組織受破壞,維持關節的正常功能與防止關節變形。如果已嚴重變形的關節,可能就需作滑膜液切除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了。
類風溼性關節炎盛行率只約1%,不像我們想像的多。在腦海裡,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病人往往是坐在輪椅上,兩膝腫脹,兩手變形;但每位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病人,其病程都不一樣,必需定期長期追蹤,好好治療,以預防關節變形或關節外的症狀產生。
類風濕性關節炎並無法預防或治癒,而控制疾病的最佳方式就是儘早診斷,並選擇一個最恰當的治療方式。這樣治療可以有助於減少關節形成永久性傷害的機率,並有助於抵禦整個疾病的進展。
需注意避免過度勞累,焦慮及熬夜,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的穩定控制具有正面的影響。飲食上並無特別禁忌,類風溼性關節炎易導致全身性骨質疏鬆症,早期適量的鈣質補充、適當的運動對於疾病併發症的預防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