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是我們的國病,在台灣地區的盛行率極高,每年死於肝癌者約有五千人之多,而死於肝硬化者約四千人。在衛生署的十大死因統計中,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均名列前茅。此外,肝癌是國人男性癌症死因排名第一位,女性癌症死因排名第二位。肝硬化是一種受到各種有害因素的影響,產生慢性、嚴重性的肝臟構造改變,造成彌漫性變性,廣泛性壞死,使肝組織內有明顯的纖維組織增生,導致肝臟正常結構發生改變的疾病。容易發生在40-60歲,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兩倍。在台灣80%的肝硬化和B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關。
肝硬化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瀰漫變性、壞死,出現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肝小葉結構和血液循環逐漸破壞,使肝臟變形,變硬。造成觸摸時可感覺到的堅硬稱之。肝硬化常見的原因是B型肝炎及C型肝炎、酗酒(酒精性肝病)、亂服用藥物(藥物性肝炎)、脂肪肝、膽管阻塞(原發性或次發性)等。如果不治療及預防的話則會生活品質低落,而且其過程是不可恢復的,最後的治療必須要肝臟移植。肝臟細胞由於受到損傷與死亡而產生的纖維組織索條,與再生的肝細胞結節縱橫交錯存在,解剖上可於肝臟表面觀察到硬化的突起物。肝硬化的病人,有機會轉變成為肝癌。
1. 慢性肝炎病人
2. B型肝炎帶原者
3. C型肝炎感染者
4. 愛滋病帶原者
5. 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
6. 長期大量飲酒
7. 長期食用高黃麴毒素類的食物
8. 長期熬夜
9. 暴飲暴食
10.服用藥物過度
11.防腐劑、添加物、色素、人工甘味、不當的油脂
早期肝硬化指臨床上無任何特異性症狀或體徵,肝功能檢查無明顯異常,但在肝臟組織學上已有明顯的病理變化。早期的肝硬化肝臟功能近乎正常,可能是沒有症狀的。
1. 疲倦:體力減退,容易疲勞
2. 黃疸:眼白及皮膚變黃
3. 臉頰微血管擴張
4. 手掌紅斑
5. 男性胸部腫大:男性的乳房大起來,稱為「男性女乳症」
6. 出血傾向:牙齦容易出血,皮膚容易瘀青
7. 解血便或吐血:因為併發食道靜脈瘤破裂而出血
8. 腹水及水腫:肝臟製造的蛋白質不夠,因此會出現腹水及水腫現象
9. 肝昏迷:肝硬化末期患者,體內的毒素無法經由肝臟解毒,毒素積存在體內,抑制腦細胞的活性
10.觸診肝臟變小,表面結節
11.脾臟腫大。造成血小板減少,易出血
12.男性陰毛變稀疏,睪丸萎縮
13.腹部靜脈曲張
14.營養不良
肝硬化到目前為止,尚無一種藥物可以使已經硬化的肝軟化回來,也就是說,肝硬化是不可逆的,除非是接受肝臟移植,否則情形是無法好轉的。
過去肝炎患者多被囑咐多休息、多補充營養、適當運動等外,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但現在B肝及C肝已有抗病毒藥物可治。以B肝而言,目前有3種藥物可供選擇,一是注射傳統型「干擾素」,每週打3次;現在還有新的長效型「干擾素」,每週只要打一次針即可。二是口服「肝安能」,每天吃一粒。三是口服「肝適能」。
C肝治療比B肝治療更方便、有效,每週打一次長效型「干擾素」合併口服「雷巴比林(Ribavirin)」即可,連打24週,治癒率可達65%(把病毒殺光)。健保亦有條件給付。「如果能控制B肝及C肝,那麼肝硬化與肝癌的發生率就可大大降低」。
大部分肝硬化初期的病人都沒有症狀,且肝功能(GOT、GPT)可能正常,而肝硬化的可怕在於它的併發症,若不經由定期檢查,根本不知道自己已有肝硬化,所以定期追蹤檢查才是王道。
不在於吃一大堆的什麼「保肝」、「強肝」之類的東西,而在於嚴守以下原則:
1. 不亂服用藥
2. 禁酒、戒煙
3. 生活規律、不熬夜
4. 天然的食物、均衡的營養
5. 定期檢查、正規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