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本身的血液供應,來自主動脈延伸出的冠狀動脈,因其解剖構造像皇冠一樣,故名:冠狀動脈。因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造成的心臟疾病,就稱為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症)。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症中最嚴重的疾病,而造成心肌梗塞最大的兇手,就是動脈硬化。
心肌梗塞的定義是心臟的肌肉細胞因受到供給其營養及氧分之血管完全阻塞(或幾近完全阻塞)之影響,在短時間內(約20-30分鐘)造成心臟肌肉細胞的受傷甚至死亡,而後續的併發症即造成死亡。
1. 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或女性早期月經停止而無動情激素治療者
2. 有早發性冠心症之家族史者
3. 抽煙
4. 高血壓
5. 糖尿病
6. 高密度膽固醇小於35者(或是高血脂者)
若一個人有上述之危險因子,其動脈血管就很容易造成硬化,相對的冠心症或心肌梗塞發作的機會就愈高,尤其以抽煙者或糖尿病患為最高。
冠心症的臨床表現,型態多端,可能以下列任一病症表現。
1. 勞累型心絞痛
勞累時、飯後、受寒、情緒激動時,病人可感受前胸悶痛或壓迫感,休息或使用硝化甘油舌下片可迅速緩解症狀,疼痛通常不會持續超過15分鐘。如果持續超過15分鐘,應懷疑已發生急性心肌梗塞。若歷經三個月以上,不改變症狀和病程,稱之為慢性穩定型心絞痛。如果粥狀塊表層裂開,激活血小板和局部其它細胞,釋放血栓素,收縮血管,凝聚血小板,形成不穩定血栓,則心絞痛發作頻率增加,胸痛加重並延長,就是不穩定型心絞痛。
2. 靜態型心絞痛
於休息或睡眠中發作。 這類型的心絞痛通常是冠動脈痙攣所引起, 即所謂血管痙攣型心絞痛。
3.寂靜型心肌缺血
雖然有心肌缺氧的心電圖變化,但是病人沒有胸痛的感覺。
4. 急性心肌梗塞
如果冠動脈阻塞,斷絕心肌血液供應量超過15-30分鐘,心肌即因缺血而壞死,疼痛加劇而且延長,可擴散至左臂內側或頸頷部,常伴隨冒汗、呼吸困難、無力、及恐慌。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早期可因心律不整而猝死, 晚期可併發休克或心衰竭。死亡率約10%,發病第一小時死亡率最高,以後遞減,5天後漸趨穩定。
5. 急性冠動脈症候群
不穩定型心絞痛和無Q波急性心肌梗塞,合稱為急性冠動脈症候群。
6. 心臟猝死
嚴重突發性心肌缺氧,可觸發心室速動、心室顫動而在30秒至數分鐘內死亡。
7. 缺血性心肌病
嚴重復發性心肌缺氧, 心肌細胞會逐漸退化壞死,由纖維組織取代,而呈現心肌病臨床症狀。
心肌梗塞的治療在這十幾年內有驚人的進展,從過去沒有加護病房的照顧,到至今許多藥物的問世,甚至有心導管的手術,讓病人的死亡率大大的減低。
在藥物方面,首重血栓溶解劑。目前認為在發病十二小時內使用,對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有明顯的降低,對病人的預後發展亦有莫大的助益,可惜的是,僅僅只有約1/3-1/2的病人能有機會接受到此項治療,不是因為送醫延遲,就是病人對心肌梗塞的發作毫無警覺而無就醫。
冠心症的治療,有藥品療法、介入療法、和手術三種。如何選擇治療模式,是依據冠動脈病變和左心室功能而決定。
治療心絞痛的藥品,也有三類,即治療心肌缺氧用藥(β-阻斷劑、有機硝酸鹽、鈣拮抗劑),保護心血管用藥(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和抗血小板藥。
施行冠動脈攝影後,針對狹窄病變,可立即放入氣球導管,進行穿皮冠狀動脈內腔整形術,擴大冠狀動脈內腔,增加血流量,必要時可放置支架,防止再度復發狹窄。嚴重狹窄無法以氣球擴張時,可採行粥狀腫塊切除。
嚴重冠狀動脈狹窄,藥品療法無法緩解症狀,又不能施行穿皮冠狀動脈內腔整形術時,可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所採用的聯接血管,最好能取自內乳動脈,若是是不能或不夠用,可採用下肢隱形靜脈。
1. 危險因子的控制:控制血壓、血糖和戒菸。
2. 飲食習慣的改變與生活習慣改善:低脂飲食,減重,規律的運動習慣。
3. 按時服用藥物:需按醫囑按時服用藥物,以防止再度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