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症是一種陣發性極度焦慮的疾病,發作時患者常有瀕臨死亡的恐懼與感受,以及胸悶、心悸與呼吸困難等身體症狀。
恐慌症的終生盛行率約1~2%,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2倍。發病因素與遺傳及遭遇生活重大事件或壓力有關。致病機轉可能與腦部掌管「焦慮」的神經細胞過度敏感以及腦部血清素的缺乏有關。
恐慌症的特徵是自發性的恐慌發作,主要恐慌症症狀是在事先毫無預警情況下,突然發生極度的恐懼、害怕和不適感,同時伴隨著心悸、大汗、顫抖、呼吸急促或窒息的感覺、胸痛或胸部不適、噁心或腹部不適、頭昏或頭重腳輕、自我感喪失、脫離現實、怕自己失去控制或發瘋、恐懼即將要死去、感覺異常、潮濕或發冷等症狀。
由於煩惱恐慌發作的它的影響,許多恐慌症的病患經常或斷斷續續的感到焦慮,這種焦慮並非針對某一種特殊場所或事物而產生的。他們常把身體上的某一小症狀或因藥物引起來的一些小小副作用,預期為一場重大疾病的來臨,例如頭痛常常會誤認為長了腦瘤等等。這一類型的病患,常常無法承受因藥物引起的一些輕微的副作用,並經常需要醫生的再三保證。雖然目前恐慌症已有較先進的治療方法,但仍有二分之一的病患未曾接受過專科醫師的診斷和治療,或者被診斷錯誤。
1. 對週遭事物有不真實、恍如夢中的感覺(失真感)
2. 害怕自己即將發瘋或死亡
1. 心跳加速、心悸
2. 顫抖,冒冷汗
3. 胸痛
4. 手指或腳指麻痺(針刺感)
5. 呼吸困難,感覺得似乎吸不到氣(常見換氣過度或氣喘)
6. 頭痛、頭暈或反胃
7. 感覺喉嚨有塊物阻塞
8. 身體或臉有灼熱感
約90%的患者終其一生至少會合併至少一項以上的精神疾患,其中以焦慮症、憂鬱症與躁鬱症最為常見,並在共病情形下可能增加自殺行為的發生。此外,由於症狀發生的突然且無法預期,患者會害怕,不曉得何時何地會發作。久而久之不敢出門,不敢坐電梯、搭飛機,開車不敢上高速公路,等等,擔心到這些地方若發作會無法逃離,這種害怕稱為「懼曠症」,對患者的生活工作常常造成很多的困惱。
恐慌症治療主要分成「藥物治療」以及「認知行為治療」。
以抗鬱劑(SSRIs、TCAs)為優先選擇,抗鬱劑在服用6個月後會有相對較低的恐慌症復發率。臨床治療上,可在恐慌症消失後再服藥半年或是服用藥物一年,之後即可逐漸減少劑量直至停藥。
認知行為治療可分為「行為治療」及「認知治療」兩部分。
透過一個有計畫性的治療過程,來改變個案的思考信念系統,及面對症狀時,異常的情緒與行為,以達到持續性的行為及情緒改變。
恐慌症是個會造成病人極大痛苦但卻容易治療的疾病,如果可以早期診斷,給予適當的治療,則可以減輕病人的痛苦,恢復正常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