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科別

服務科別

腸病毒

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A型及B型、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60餘型,依據基因序列分析結果將重新歸類,分為人類腸病毒A、B、C、D型,其中腸病毒71型被歸類於人類腸病毒A型。臺灣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每年五~六月及九~十月是台灣地區感染的高峰期。

腸病毒可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常引起之症狀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

 

一、原因與高危險群

 

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所以腸病毒感染症已是台灣地區地方性的流行疾病之一。幼童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重症致死率約在3.8%至25.7%之間。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型別以腸病毒71型為主,克沙奇病毒居次;一般腸病毒感染主要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泡疹性咽峽炎。

以年齡層分析,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約佔所有重症病例90%;在死亡病例方面,以5歲以下幼童最多。

 

二、傳播方式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

 

三、潛伏期

 

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大約2至10天,平均約3到5天,發病前數天在喉嚨及糞便都有病毒存在,即開始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週之久。

 

四、症狀

 

腸病毒感染較常見的疾病、臨床症狀及可能病毒型別如下:

 

疾病

臨床症狀

可能病毒型別

疱疹性咽峽炎

突發性發燒、厭食、嘔吐,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四到六天;多數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克沙奇A1-A10、A16、A22型病毒、腸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發燒、手腳、口腔及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其頂端大多有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見於手掌、腳掌、手指及腳趾間;病程七到十天,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有些需要住院給予點滴

克沙奇A16、A4、A5、A9、A10、B2、B5型病毒、腸病毒71型

流行性肌肋痛

胸部突發性陣痛,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合併發燒、頭痛、短暫噁心、嘔吐及腹瀉;病程約七天

克沙奇A16、A4、A5、A9、A10、B2、B5型病毒、腸病毒71型

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

發燒、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嘔吐,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接著會有明顯心跳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存活的孩子會復原的很快

克沙奇B族病毒

急性淋巴結性咽炎

發燒、頭痛、喉嚨痛,懸雍垂和後咽壁有白色明顯病灶;病程約四至十四天

克沙奇A10病毒

無菌性腦膜炎及腦炎

發燒、噁心、嘔吐、頭痛、頸部僵硬、煩躁、睡眠不安穩

克沙奇病毒、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腸病毒71型

發燒合併皮疹

發燒、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狀,有些會出現小水泡

克沙奇病毒及伊科病毒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眼睛發紅出血、有異物或疼痛感、畏光、眼皮腫脹、分泌物增加,通常一眼先發炎,數小時內擴散到另一眼;病程約十天

腸病毒70型及克沙奇A24病毒

 

五、治療

 

目前並沒有治療腸病毒的特效藥,一般都是對發生的症狀,採取症狀治療。特別是小於3歲以下的幼童,如有喘、呼吸困難、反射性嘔吐、抽蓄、僵硬等危險症狀,就要盡速就醫。

 

六、注意事項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

 

  1. 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尤其照顧幼兒的大人,從外返家要洗手,降低腸病毒之間接觸傳染機會
  2. 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避免傳染,不去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
  3. 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以增強個人的免疫力
  4. 餵食母乳,以提高嬰兒抵抗力,勿使用未經煮沸的水,徹底消毒更換尿片之工作檯面或使用可拋棄式床墊,並妥善處理污穢物
  5. 玩具常清洗,不放口裡咬,玩具是互相傳染疾病的重要媒介
  6. 在消毒方面,可利用家庭用漂白水稀釋擦拭物品,稀釋方法如下:一湯匙漂白水(約15~20C.C.)加入5公升自來水(1罐大寶特瓶容量1,250C.C.,4瓶即5公升)
  7. 把握洗手5時機:吃飯前、如廁後、遊戲後、回家後、抱(摸)小孩前
  8. 落實洗手5步驟:濕、搓(20秒)、沖、捧、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