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A型及B型、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60餘型,依據基因序列分析結果將重新歸類,分為人類腸病毒A、B、C、D型,其中腸病毒71型被歸類於人類腸病毒A型。臺灣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每年五~六月及九~十月是台灣地區感染的高峰期。
腸病毒可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常引起之症狀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
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所以腸病毒感染症已是台灣地區地方性的流行疾病之一。幼童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重症致死率約在3.8%至25.7%之間。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型別以腸病毒71型為主,克沙奇病毒居次;一般腸病毒感染主要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泡疹性咽峽炎。
以年齡層分析,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約佔所有重症病例90%;在死亡病例方面,以5歲以下幼童最多。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
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大約2至10天,平均約3到5天,發病前數天在喉嚨及糞便都有病毒存在,即開始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週之久。
腸病毒感染較常見的疾病、臨床症狀及可能病毒型別如下:
疾病 |
臨床症狀 |
可能病毒型別 |
疱疹性咽峽炎 |
突發性發燒、厭食、嘔吐,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四到六天;多數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
克沙奇A1-A10、A16、A22型病毒、腸病毒71型 |
手足口病 |
發燒、手腳、口腔及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其頂端大多有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見於手掌、腳掌、手指及腳趾間;病程七到十天,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有些需要住院給予點滴 |
克沙奇A16、A4、A5、A9、A10、B2、B5型病毒、腸病毒71型 |
流行性肌肋痛 |
胸部突發性陣痛,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合併發燒、頭痛、短暫噁心、嘔吐及腹瀉;病程約七天 |
克沙奇A16、A4、A5、A9、A10、B2、B5型病毒、腸病毒71型 |
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 |
發燒、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嘔吐,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接著會有明顯心跳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存活的孩子會復原的很快 |
克沙奇B族病毒 |
急性淋巴結性咽炎 |
發燒、頭痛、喉嚨痛,懸雍垂和後咽壁有白色明顯病灶;病程約四至十四天 |
克沙奇A10病毒 |
無菌性腦膜炎及腦炎 |
發燒、噁心、嘔吐、頭痛、頸部僵硬、煩躁、睡眠不安穩 |
克沙奇病毒、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腸病毒71型 |
發燒合併皮疹 |
發燒、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狀,有些會出現小水泡 |
克沙奇病毒及伊科病毒 |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
眼睛發紅出血、有異物或疼痛感、畏光、眼皮腫脹、分泌物增加,通常一眼先發炎,數小時內擴散到另一眼;病程約十天 |
腸病毒70型及克沙奇A24病毒 |
目前並沒有治療腸病毒的特效藥,一般都是對發生的症狀,採取症狀治療。特別是小於3歲以下的幼童,如有喘、呼吸困難、反射性嘔吐、抽蓄、僵硬等危險症狀,就要盡速就醫。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