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檢驗/治療

儀器/檢驗/治療

無痛大腸鏡


楊女士,今年71歲,在本院治療糖尿病已數十年,是位家庭主婦,6年前,王院長常規提醒每位病患做糞便潛血檢查,楊女士說:留大便也太麻煩了吧!我排便都很正常,也沒有便秘,沒問題的啦!因此拒絕了院長做檢查。三個月後,楊女是因糖尿病定期回診,王院長仍苦口婆心的請病患做檢查,楊女士看見王院長的堅持,終於答應做糞便潛血檢查了。

三天後,報告出爐了,潛血為陽性反應(+414),進而安排大腸鏡,大腸鏡裡除了發現內痔外,還發現了2顆大息肉,協助切除送化驗,居然是大腸癌第一期,接著就協助轉院,接受手術治療,過了五年,持續追蹤均為正常,也定期回本院追蹤糖尿病,最近她開玩笑地告訴我,重大傷病的資格被取消了,去醫院看診的掛號費變貴了,真是太可愛了,他回憶起五年前,若他一直拒絕王院長做糞便潛血檢查,這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她也非常地感謝院長的堅持與提醒。 

 

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大腸癌逾十年罹癌人數第一,且呈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近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10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癌症)依然高居第一,且多集中於55歲以上之族群,占8成5。在十大癌症死亡率中,第二名與第三名仍是肝和肝內膽管癌與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配合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每二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大腸鏡的檢查不只是一種篩檢,還可以早期診斷大腸腺瘤或大腸癌,也可合併同時切除息肉,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大腸鏡的檢查對一般民眾大腸直腸癌的發現及死亡率的降低有所幫助,大腸癌有逐年年輕化的趨勢,對於高危險群民眾如:飲食習慣不良(如嗜吃紅肉、加工肉品等)、有代謝症候群、有大腸癌家族史之民眾….等等,可提前至40歲或更早就進行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一、大腸鏡檢查原理


利用一條直徑約一公分的導光纖維管子,前端裝有內視鏡,由肛門進入依著大腸的走向,由下而上,深入受檢者的肛門、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藉由光源器引導醫師從另一端觀察下消化道內各部位的健康狀況。

可以觀察整個大腸的任何病變,如潰瘍、發炎、瘜肉、腫瘤及出血源,以進一步做治療及處置,如:瘜肉切除、切片、電燒止血等。

 

 

二、電子大腸鏡


OLYMPUS CF-Q260AI是高影像品質及具卓越插入性之電子大腸鏡,合併軟硬度可調之設計,使其插入性更理想,是例行性大腸鏡檢查不可或缺的內視鏡。

 

 

三、適應症

 

  • 下消化道出血
  • 大腸炎症
  • 大腸手術後,欲評估大腸吻合處之可疑病灶或追蹤癌症有無復發
  • 大腸瘜肉切除後,欲追蹤大腸之變化
  • 健康檢查
  • 大腸癌家族史
  • 對高危險群或糞便潛血反應陽性,欲篩檢大腸直腸癌
  • 大腸直腸癌,欲瞭解其病變範圍及組織學類型
  • 高危險大腸癌族群(甲狀腺癌、卵巢癌、乳癌)
  • 腹痛、長期腹瀉、便秘

 


四、注意事項

 

  1. 詳細了解清瀉用藥說明事項及飲食衛教,使腸道淨空、以利觀察
  2. 檢查當天降血糖藥暫停,降高血壓藥仍需使用
  3. 有藥物過敏史、特殊疾病(特別是心肺疾病、青光眼、攝護腺肥大、中風、出血者)及服用抗凝血劑或阿斯匹靈需告知醫師
  4. 檢查完時,如無頭暈或特別不適,可自行離去
  5. 如做息肉切除者,回家後注意大便情形,一星期內避免劇烈運動、尤其腹部用力的動作(如打球、游泳等)、搬動重物、避免吃易引起腹瀉的藥物與食物(如生食海鮮等)。大便少量出血是正常現象,但如大量出血或腹痛不止,應馬上請醫師處理
  6. 大腸鏡術後半個小時若無腹部不適,即可開始正常進食
  7. 在檢查後若腹脹不適,請多走動促進排氣後便會改善
  8. 少數人會有腹脹、腹瀉、腹部不適等症狀約4-6小時會逐漸緩解
  9. 若感覺肛門部不適,可用溫水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