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科別

服務科別

幽門桿菌檢查新選擇~碳13呼氣法、糞便幽門桿菌檢查

胃癌位居臺灣十大癌症第八位,醫學研究發現,約有89成的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所以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防治胃癌的有效方法。
幽門桿菌感染後,有些人可能沒有症狀,但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胃痛、胃脹、噁心、食慾不振或胃灼熱等症狀。

 

 

目前已知幽門桿菌最重要的傳染途徑是經口傳染,大多數的感染者是在孩童或青少年時期受到已帶菌的家庭成員傳染;因此透過幽門桿菌篩檢,不僅是保護個人、更是保護一個家族的健康。

建議以下族群可以做幽門桿菌的檢查:

  •  一等親屬有胃癌病史者。
  •  50 歲以上民眾。
  • 居住於胃癌高發生率地區民眾。


胃幽門螺旋桿菌影響這麼大,我們要怎麼確定自己的身體狀況?
有兩大種方法可以檢測,分別為下

一、「侵入性」檢查法
經由胃鏡取胃粘膜檢體做尿素檢測,病理組織學檢查及細菌培養。
  ()優點
    1.可以做確認培養出來的細菌就是幽門螺旋桿菌,並且可以分析各別菌株毒性強弱及對抗生素抗藥性的有無,對選擇使用那一種殺菌藥物的組合有所幫忙。

    2.在胃鏡檢查時,查看胃內是否有其他的病變如胃癌,胃淋巴瘤等

    3.培養出幽門螺旋桿菌,可視為真陽性(特異性百分之百),為診斷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重要依據

  ()缺點

    1.需要使用胃鏡,對病人較有不適反應,有些病人有胃鏡恐懼症而無法接受這樣的檢查
    2.幽門螺旋桿菌常以斑塊狀(patchy)分散於胃竇或胃體部的黏膜中,容易有檢體採樣失誤,造成偽陰性結果。
    3.幽門螺旋桿菌的培養條件嚴格,操作難度高、培養時間長,也易有培養失敗的情形
    4.病理組織切片染色法,其敏感度常受到檢體中菌量的限制,若菌體數量太少,常會有染不到的情況,造成偽陰性。

 

二、「非侵入性」檢查法

有三種方式碳13尿素呼氣法、糞便幽門螺旋桿菌檢測、血液抗原檢查,其中碳13尿素呼氣法、糞便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準確度高,能作為用藥前後除菌效果的評估。

  (一)碳13尿素呼氣法

    1.檢查原理


     幽門螺旋桿菌可分解尿素,產生二氧化碳(CO₂)。檢測者服用含碳-13的尿素液,若胃內有幽門螺旋桿菌,則會分解尿素,釋放出含有的碳-13 CO₂,並透過呼氣檢測
     來確認是否感染。

     碳-13同位素為一種天然存在,不具放射性的穩定同位素,對人體無不良影響,可普遍用於各個年齡層。

 

    2.適用對象

    ✅ 初步診斷:成人、兒童,特別是有胃部不適但不願做內視鏡者。

    ✅ 治療後確認: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後4週,可進行此測試來確認細菌是否清除。

 

    3.檢查流程

      (1) 檢查前須禁食6小時,以確保準確性。

      (2) 先收集第一次呼氣樣本(基礎值)。

      (3) 服用碳-13標記尿素液,等待約30分鐘。

       (4) 收集第二次呼氣樣本,測量碳-13 CO₂含量。

 

  (二)糞便幽門螺旋桿菌檢測

     1.檢查原理

     此檢測利用免疫技術來檢測糞便中是否含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抗原,以確認感染狀況。

 

    2.適用對象

    ✅ 初步篩檢:適合所有年齡層,特別是兒童或不願意做內視鏡檢查者。

    ✅ 治療後追蹤:可用來確認抗生素治療是否成功清除細菌。

 

     3.檢查流程

       (1)採集糞便樣本,裝入指定容器中。

       (2)樣本送至實驗室進行分析,通常1-2天內可獲得結果。

 

    ()血清抗原檢查

  抽血透過檢測血液中的IgG抗體,來確認是否感染幽門桿菌,但無法分辨是當下感染或過去感染。所以抽血檢驗陽性者,會再以碳 13 尿素吹氣法或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
  測,確認陽性後,再給予幽門桿菌根除治療。

不同檢測方式之比較

 

 

胃鏡檢查

13呼氣檢查

糞便抗原檢測

血清抗原檢查

方式

侵入性

非侵入性

非侵入性

非侵入性

費用

最高

中等

較低

最低

敏感度

>90%

95%

90%

90%

適用對象

成人

成人、兒童、孕婦、老人

所有人

所有人

可否作為除菌治療後評估

需要空腹嗎?

不用

不用

 

大川診所現在已開放碳13尿素呼氣法、糞便幽門桿菌的檢查,提供給各位病友。

 

如果您有潰瘍的病史,或想要診斷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是除菌治療後的追蹤,或不敢做胃鏡的檢查,那自費做碳13尿素呼氣法或糞便幽門桿菌,是您最佳的選擇,請預約肝膽腸胃科翁健緯醫師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