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科別

服務科別

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僵直性脊椎炎為年輕人之疾病,主要為骨盆腔內薦腸關節及脊椎慢性發炎,而後造成脊椎之僵直變形,因而得名。其症狀以腰酸背痛或臀部痛為主。僵直性脊椎炎是國內年輕人持續背痛,最主要的原因。早年被稱做「竹竿病」。

僵直性脊椎炎屬於脊柱關節症候群,主要影響腰椎胸椎以及骶髂關節,現在相信與免疫失調及遺傳因子有關。除此以外,強直性脊柱炎尚能引發眼虹膜炎症以及影響到身體之其他器官。

 

一、流行病學

 

強直性脊柱炎多發於男性青少年,男女發病的比例約為2.5-5:1。此外,該病症與民族或種族差異也表現出一定關聯,如黑人的發病率明顯低於黃種人及白種人;而在東亞日本的發病率又明顯低於中、韓等國。在中國,該病的發病率約為千分之三。在台灣,年輕男性得病的機會比女性高,當有3位男性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時,女性只有1位會患病;而平均來說,不論男性或女性,大約1,000人中會有1~4人得到僵直性脊椎炎。

 

二、致病機轉與診斷標準

 

僵直性脊椎炎為自體免疫疾病之一種,國人發生之機率為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男女之比為5:1。發病原因與「遺傳體質」及「環境因素」有關,這是一種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

分述如下:

 

1. 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的特徵

a. 氏骼關節炎(Sacroilitis)

b. 類風濕因子呈陰性RF(-)

c. HLA-B27基因陽性(+)

d. 著骨點病變(著骨點跟腱炎Enthesitis)

e. 家族群聚的現象

 

2. 診斷標準

a. 下背痛及僵硬,休息無法減輕,持續3個月以上

b. 腰椎活動範圍受限

c. 擴胸範圍受限

d. X光檢查有薦腸關節炎,雙側2級或單側3級以上

 

若有第4點加上1~3點中任何一點,就可以確定診斷(Modified New York criteria,1984)。有僵直性脊椎炎的家族,其他成員若有類似症狀,應儘早診斷及就醫。

 

三、臨床症狀

 

1. 傳統症狀

a. 超過數週或數月感覺背漸漸痛起來,或覺得脊椎僵硬

b. 早晨起床後感覺背痛或脊椎僵硬,但是會隨著一天活動的開始而逐漸減輕

c. 運動後感覺比較不痛,但休息後感覺比較痛

d. 上述痛的感覺持續三個月以上

e. 體重減輕,特別是在發病的早期

f. 感覺疲勞

g. 有發燒的感覺,或是夜間出汗

 

2. 臨床症狀

a. 清晨或半夜睡覺睡到一半時的下背痛,而下背痛的症狀通常會因為稍微活動而得到改善

b. 越動越舒服,不動就痛苦

c. 有時前胸會有悶痛,或是突然有一口氣吸不上來的感覺

d. 常被誤認為心臟或是肺部有問題

e. 週邊關節處的著骨點發炎

f. 大部分沒有關節腫脹的現象,通常在沒有吃藥的情況下,會持續3~7天便自行消失,偶而會持續超過兩個禮拜

g. 少數病患會單獨或併發虹彩炎或葡萄膜炎

h. 病程進展緩慢

 

四、治療

 

我們一直強調,僵直性脊椎炎這種免疫疾病目前是沒有辦法治癒的,必須接受藥物治療以減輕疼痛的症狀,並且接受物理治療與復健;或是從事一些運動,加強骨頭與關節的活動性,避免退化。很少數的病人需要接受手術治療,這必須要視個人的情況與醫師的決定而定

 

主要分三方向;

 

1. 消炎止痛-治標

消炎痛等非甾體抗炎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解熱鎮痛藥具有較好的效果。柳氮磺胺吡啶對於改善腰背部僵痛及骶髂關節病變有明顯的療效。

 

2. 控制病情-治本

嚴重的周圍關節病變也可採用氨甲喋呤治療。當髖關節病變嚴重,造成骨性強直和癱瘓時,早期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以恢復功能。

 

3. 物理治療(保護關節-保持靈活)

強直性脊柱炎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患者應對自己的疾病有正確的認識,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體療的康復訓練對於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適當的行走、睡眠姿勢,腰腹的鍛練可以維持關節的靈活性,呼吸鍛練和游泳的有氧運動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肺功能。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後療效不明顯,出現關節僵直,但如果能夠維持在功能位,就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部分關節功能。

 

(本文取自文獻:http://www.pfizer.com.tw/mediacalinfo/2010/23/、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AS關懷會訊第35期、骨科疾病物理治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