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科別

服務科別

癲癇

癲癇,俗稱「羊癲瘋」。癲癇是一種腦部的異常放電現象,這就好像自然界中的閃電現象。癲癇發作是由於腦部不正常放電而產生的症狀,因放電的部位不同而出現各種症狀。癲癇為復發性,經常有異常的腦部放電會損壞腦細胞,智力會變差,治療將會更困難,所以要儘早治療。

 

它是一種先天或後天因素所引起的慢性腦部疾病,其特徵是由於腦細胞過度放電所引起的反覆性發作,伴隨著複雜多端的臨床症狀表現,通常會出現抽搐或伴隨意識障礙,但也有其他多種類型。常見的癲癇症狀有:大發作、小發作、精神運動發作、局部發作等等。許多腦病變都可能引起腦細胞過度放電,因而在開始治療計畫之前,醫師都會安排一系列的檢查,以確定癲癇的致病原因。

 

原因

 

癲癇不是一致性的疾病,它有不同的發病原因,它的產生原因有的是由於腦的發展障礙或腦部在出生時受損傷,有的是因為腦炎或腦膜炎後在腦部留下瘢痕所致。目前最常見的是,由於腦部受創傷(如碰撞)後所引起的後遺症。

 

老年人的癲癇則是以腦血管硬化或者腦部萎縮的嚴重化,為發病的主要原因,還有其他嚴重的腦部疾病(如上述的腦腫瘤),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此病的遺傳比例不大,平均不到三分之一,除了偶發病例外,大部分病人都需要長期服用抗抽搐藥物,以減少或消除其發作,對藥物的選擇及使用需要遵照醫師指示,按時且定量,並定期接受檢查。若有副作用或再發,必須與醫師聯繫做必要的調整。

 

癲癇並不可怕,痊癒機會也大,但是需要病人本身、家屬及社會大眾的共同認知,並與醫師密切配合,期許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診斷檢查:

 

包括身體檢查、血液檢查,以偵測病人有無其他方面的問題。另外要做神經檢查和腦波檢查,目的在偵測有無神經系統問題及腦部異常放電。且須視個別病情需要,施行其他檢查,如電腦斷層檢查、腦血管造影、核磁共振造影、核子醫學檢查及腦脊髓液檢查等。

 

臨床症狀:

 

  1. 大發作(全身痙攣或抽搐)。不預期的喪失意識、倒地、手腳僵硬、牙關緊閉、口吐白沫,肢體抽筋,有時伴有大小便失禁。一次發作的時間約1~3分,很少超過5分。
  2. 典型失神型小發。(常發生在小孩子,偶而發生在大人)。數秒鐘的瞪眼、失神一呆呆的(眼睛有時張得相當大)或眨眼動作,在說話或動作時會停止說話或中止動作(與外界暫時失去聯絡)。每次發作約10~30秒。
  3. 單純局部運動性癲癇發作。局部(常見於手、腳、臉)的抽搐,有時擴散到一側肢體、或合併頭部或上身痙攣性的轉向一側(病人通常是醒著)。
  4. 單純局部感覺性癲癇發作。局部(常見於手、腳、臉)之皮膚感覺異樣(如蟲爬等)。
  5. 其他單純局部癲癇發作(沒有意識喪失)。預感發生時,覺得腹部有一股氣往上衝、聞到怪味道、看到很奇怪的閃光、聽到奇怪的聲音、感覺與外界環境陌生或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心悸頭昏或伴隨有雞皮疙瘩發生。
  6. 複雜局部癲癇發作(有合併意識障礙)。A、單純意識障礙,類似昏厥。B、合併自動症(如口中喃喃自語,旁人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漫無目的的手亂抓東西,扯衣解鈕,做鬼臉等)甚至東走西走,有些人可以游泳、跑步或繼續騎車。
  7. 點頭發作(好發12個月大的嬰兒)。呈膜拜狀,日本人稱為「點頭痙攣」。兩手突然向前伸、軀體向前屈縮、頭部向前屈一類似朝拜或點頭的動作(有時身體呈瞬間反弓現象),成長後常伴有智能不足,癲癇治療效果預後不佳。

 

治療

 

在確立癲癇診斷後,治療方向有二:

 

  1. 癲癇的控制
  2. 處理引發癲癇的病因--外科手術治療與抗生素藥物的投予(若引起的病因是腦膿瘍,則需要用抗生素)藥物治療是控制癲癇的最優先考慮方法基本上以使用一種藥物為原則,不得已再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癲癎藥物。

 

目前在治療癲癇藥物方面,全世界各國仍不斷的在研究與發展,而最近發展出來的藥,有四種國內已引進,其作用機轉有別於以前傳統藥物,包括:

 

  1. 提高GABA在神經末稍的濃度(如抑制酵素作用而減緩代謝)
  2. 對Glutamate之抑制,以降低神經細胞之興奮。

 

這些新藥都可與目前已使用之藥物合併使用或單獨使用,可說是治療上的突破,但如果已經藥物治療而且很順利的人,切勿輕易更換治療藥物,若與醫師配合,認真治療經過半年以上而仍失敗的病人,我們才建議合併使用新藥治療。要達到理想控制癲癎發作,就是要接受罹患癲癇的事實,規律的服用足夠之抗癲癇藥物的藥量,如此才可以讓腦細胞活動趨於穩定,病情得以控制。

 

癲癎發作時的緊急處理方式:

 

一.大發作時

 

  1. 維持病人呼吸道的通暢,協助側臥,並取下病人的假牙。
  2. 保護病人的頭部,且移開易造成傷害的傢俱或物件,防止病人再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3. 拿掉病人身上會造成約束的東西,如眼鏡、領帶、緊身內衣並解開衣領。
  4. 當病人牙關緊閉時間,請勿強行撬開病人的牙關,以免牙齒脫落阻塞呼吸道。
  5. 請勿於病人身上強行約束,以免造成傷害或抗拒。放壓舌板不是絕對必要,如要放請由嘴角小心放好在兩側大臼齒間。
  6. 在病人末完全清醒前,請勿餵食或服藥,也不要試圖中止他發作,並請留意觀察病人發作情形,詳加記錄。

 

若發作時間太長(持續超過10分鐘),或短時間內頻繁發作(30分鐘內發作3次以上)或呈現癲癇重積狀態,就需送醫院急救。

 

二.若只是失神發作,則不需特別處理,只要小心病人的安全,同時記錄發作狀況,在下一次就診時告知醫師調整用藥即可。

 

另外,對癲癎病患來講,大多數人都需長期服藥,特別是抗痙攣藥物(phenytoin、phenobarbital、carbamaazepine)。由於長期服用這些藥物,會有些營養素的缺乏,如雙苯內醯尿會影響葉酸的吸收:phenytoin會造成維生素D缺乏,進而減少鈣的吸收,而會有軟骨症及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另外藥物亦會加速維生素C的代謝或減少其吸收;同時為避免葉酸的缺乏,增加葉酸鹽攝取時會造成維生素B12需要量增加。

 

預防「癲癇」發作的注意事項

 

「減少腦部任何傷害」是基本的預防工作。需避免出生時的傷害,要做好產前檢查;孩童期做好預防注射,減少感染生病機會;營養均衡,腦部正常發育;騎機車腳踏車需戴安全帽,使傷害能減少至最低;另外,在中、高年齡層的病人中,有些易導致腦部傷害的疾病,須及早防治,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症、痛風等,平常生活習慣與嗜好也要注意,飲食要均衡(多進食穀類、蔬菜、海產魚)須多作運動、戒煙、不可酗酒。

 

癲癇常識

 

  1. 雖然有些癲癇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除非父母都有癲癇,否則不容易遺傳到下一代。
  2. 抗癲癇藥物可能會降低避孕藥的效果,使用時要請教醫師。
  3. 懷孕時,癲癇發作對胎兒的影響,遠較抗癲癇藥物為大,所以在準備懷孕前,應請教醫師,做好調整藥物及劑量的準備。
  4. 駕駛中如果癲癇發作,可能招致巨大災難,中華民國法律規定,癲癇病人不得申領駕照。

 

良好的治療效果,需要下列條件:

 

  1. 定期門診,並遵照醫師指示,按時服用指定藥量。
  2. 飲食均衡、睡眠充足。
  3. 不過度疲勞、不熬夜。
  4. 不喝酒,如已有喝酒習慣,請勿突然戒斷,要緩慢減量再戒斷。
  5. 適當運動與參加正當社交活動。
  6. 保持身心輕鬆愉快。

 

有了以上的好習慣,癲癇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