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俗稱「羊癲瘋」。癲癇是一種腦部的異常放電現象,這就好像自然界中的閃電現象。癲癇發作是由於腦部不正常放電而產生的症狀,因放電的部位不同而出現各種症狀。癲癇為復發性,經常有異常的腦部放電會損壞腦細胞,智力會變差,治療將會更困難,所以要儘早治療。
它是一種先天或後天因素所引起的慢性腦部疾病,其特徵是由於腦細胞過度放電所引起的反覆性發作,伴隨著複雜多端的臨床症狀表現,通常會出現抽搐或伴隨意識障礙,但也有其他多種類型。常見的癲癇症狀有:大發作、小發作、精神運動發作、局部發作等等。許多腦病變都可能引起腦細胞過度放電,因而在開始治療計畫之前,醫師都會安排一系列的檢查,以確定癲癇的致病原因。
癲癇不是一致性的疾病,它有不同的發病原因,它的產生原因有的是由於腦的發展障礙或腦部在出生時受損傷,有的是因為腦炎或腦膜炎後在腦部留下瘢痕所致。目前最常見的是,由於腦部受創傷(如碰撞)後所引起的後遺症。
老年人的癲癇則是以腦血管硬化或者腦部萎縮的嚴重化,為發病的主要原因,還有其他嚴重的腦部疾病(如上述的腦腫瘤),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此病的遺傳比例不大,平均不到三分之一,除了偶發病例外,大部分病人都需要長期服用抗抽搐藥物,以減少或消除其發作,對藥物的選擇及使用需要遵照醫師指示,按時且定量,並定期接受檢查。若有副作用或再發,必須與醫師聯繫做必要的調整。
癲癇並不可怕,痊癒機會也大,但是需要病人本身、家屬及社會大眾的共同認知,並與醫師密切配合,期許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包括身體檢查、血液檢查,以偵測病人有無其他方面的問題。另外要做神經檢查和腦波檢查,目的在偵測有無神經系統問題及腦部異常放電。且須視個別病情需要,施行其他檢查,如電腦斷層檢查、腦血管造影、核磁共振造影、核子醫學檢查及腦脊髓液檢查等。
在確立癲癇診斷後,治療方向有二:
目前在治療癲癇藥物方面,全世界各國仍不斷的在研究與發展,而最近發展出來的藥,有四種國內已引進,其作用機轉有別於以前傳統藥物,包括:
這些新藥都可與目前已使用之藥物合併使用或單獨使用,可說是治療上的突破,但如果已經藥物治療而且很順利的人,切勿輕易更換治療藥物,若與醫師配合,認真治療經過半年以上而仍失敗的病人,我們才建議合併使用新藥治療。要達到理想控制癲癎發作,就是要接受罹患癲癇的事實,規律的服用足夠之抗癲癇藥物的藥量,如此才可以讓腦細胞活動趨於穩定,病情得以控制。
一.大發作時
若發作時間太長(持續超過10分鐘),或短時間內頻繁發作(30分鐘內發作3次以上)或呈現癲癇重積狀態,就需送醫院急救。
二.若只是失神發作,則不需特別處理,只要小心病人的安全,同時記錄發作狀況,在下一次就診時告知醫師調整用藥即可。
另外,對癲癎病患來講,大多數人都需長期服藥,特別是抗痙攣藥物(phenytoin、phenobarbital、carbamaazepine)。由於長期服用這些藥物,會有些營養素的缺乏,如雙苯內醯尿會影響葉酸的吸收:phenytoin會造成維生素D缺乏,進而減少鈣的吸收,而會有軟骨症及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另外藥物亦會加速維生素C的代謝或減少其吸收;同時為避免葉酸的缺乏,增加葉酸鹽攝取時會造成維生素B12需要量增加。
「減少腦部任何傷害」是基本的預防工作。需避免出生時的傷害,要做好產前檢查;孩童期做好預防注射,減少感染生病機會;營養均衡,腦部正常發育;騎機車腳踏車需戴安全帽,使傷害能減少至最低;另外,在中、高年齡層的病人中,有些易導致腦部傷害的疾病,須及早防治,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症、痛風等,平常生活習慣與嗜好也要注意,飲食要均衡(多進食穀類、蔬菜、海產魚)須多作運動、戒煙、不可酗酒。
良好的治療效果,需要下列條件:
有了以上的好習慣,癲癇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