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吃飯太匆忙、暴飲暴食,或用餐太晚、吃宵夜,以致食物來不及消化。隨著國人生活步調加快、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工作中經常交際應酬、抽菸、喝酒,工作忙碌、三餐不正常,以及肥胖者愈來愈多人,造成大量胃酸,胃食道逆流發生大幅提升。這是一種由於胃或小腸內容物,如:胃酸、膽汁、消化酵素等逆流到食道,所引起之食道或咽喉及呼吸道等不適症狀之疾病,其中約有20%病人,因長期或強烈逆流物刺激,造成食道發炎病變,包括糜爛、潰瘍、食道管腔纖維狹窄等,則可稱為逆流性食道炎。
胃液返回至食道的原因,與一個位於食道與胃接處的肌肉環有關,稱之為『下食道括約肌』,它的功能只有單向,即能開放允許食物及口水進入胃部,當不是進食或吞嚥狀態,下食道括約肌以緊密的狀態維持著,使得胃內容物不致返流。
會引起逆流性食道炎的原因甚多,最常見的還是胃酸分泌過多的疾病,或者是下食道括約肌功能不良、裂孔赫尼亞(hiatal hernia)、食道蠕動障礙、長期放置鼻胃管或是服用阿斯匹靈等藥物引起。在臨床上常見之逆流性食道炎的症狀有心口灼熱(一種燒灼般的疼痛感)、反胃、胸骨後疼痛、打嗝及腹脹。有些人會有噁心、咽部灼燒感、聲音嘶啞、甚至吞嚥困難、咳嗽等症狀,大多數逆流性食道炎的症狀,並不會立刻引起病人立即的生命危害,但是如果不就醫的話,仍有引起大量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更嚴重的甚至可能引起食道狹窄,巴洛氏食道,研究指出食道癌在患有逆流性食道炎的發生率比一般人高達三十至四十倍。
1. 生理構造問題:例如老化、肥胖、食道疝氣、幽門(胃之出口)阻塞等
2. 藥物引起:例如某些治療氣喘、高血壓的藥物,有可能造成括約肌鬆弛
3. 食物引起:例如油脂類、巧克力、薄荷類、甜食、菸、酒等食物
4. 食道排空能力不足
5. 陣發性下食道括約肌鬆弛
6. 食道裂孔疝氣
7. 胃排空過慢
8. 腹腔內壓力增加
9. 膽汁逆流
10.遺傳因子
1. 飲食不正常者、攝取過油的食物、暴飲暴食者、長期熬夜
2. 穿太緊身的衣服及束繫皮帶
3. 肥胖:肥胖會壓迫胃和食道,以及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橫隔,迫使下食道括約肌鬆開,使胃酸逆流入食道內
4. 懷孕:腹部的壓力壓迫胃,同時產生高量黃體激素。這種賀爾蒙會使許多肌肉鬆弛,包括下食道括約肌
5. 食道疝氣:是一種胃穿入下胸腔的情況。嚴重的時候,會因為下食道括約肌功能不良而加重胸口灼熱的情況
6. 糖尿病有很多併發症,其中可見的是胃排空時間延長的狀況。排空時間拉長表示食物混合著胃酸逆流的機會增加了
7. 消化性潰瘍:靠近胃幽門的潰瘍或結痂可能會阻礙胃幽門的運作(這是食物由胃往下排空的管道),甚至阻塞幽門使食物無法排空。一旦胃的排空受到阻礙,逆流的機會就增加了
8. 胃排空的延遲除了糖尿病和胃潰瘍以外,神經肌肉功能的不正常也可能會造成胃排空的延遲,使胃酸逆流
9. 硬皮症:這一類的疾病造成肌肉增厚腫脹,使腸道沒有正常的放鬆與收縮動作,使胃酸逆流
痛的位置較接近胸骨下端(劍突)的位置、心窩處燒灼感(火燒心)、胃酸逆流、吐酸水、打嗝、吞嚥困難、噁心、口乾、喉頭團塊感、上腹脹、支氣管攣縮、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夜間盜汗。
1. 制酸劑:市面上的制酸劑,有中和胃酸的功效,而緩解症狀。如(氫氧化鋁、喜滿佳)
2. H-2拮抗劑:如(泰胃美、耐適恩、胃樂順)
3.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目前藥界發展出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作用於胃酸產出的pariet cell,可更有效地而且專一性的抑制胃酸,使食道內的酸性環境回復正常。不只服用方便,而且副作用降低很多,療程也比H2拮抗劑快很多,有較好的療效。如(護胃康、歐克胃、樂酸克)
1. 減輕體重,體重過重會引起腹壓增加,加重胃酸逆流
2. 避免睡前30分鐘吃東西
3. 飲食控制,儘量避免攝取太油膩,太甜的食物,如:巧克力、薄荷、洋蔥、蛋糕、咖啡、茶葉
4. 避免喝帶酸的果汁如檸檬汁、柳橙汁、蕃茄汁
5. 避免抽煙、喝酒
6. 避免穿太緊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