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絲蟲是一種微小、線狀的寄生蟲,會經由病媒叮咬吸血時而進入人體;人類感染血絲蟲引起的病症稱為血絲蟲病(filariasis),又稱為象皮病。
可感染人類的主要有班氏絲蟲(Wuchereria bancrofti)、馬來絲蟲(Brugia malayi)以及帝汶絲蟲(Brugia timori)等三種,其他如常現絲蟲(Mansonella perstans)、捲尾絲蟲(Mansonella sreptocerca)、羅阿絲蟲(Loa loa)、奧氏絲蟲(Mansonella ozzardi)及蟠尾絲蟲(Onchocerca volvulus)等。
班氏絲蟲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地區,馬來絲蟲分布於亞洲地區,帝汶絲蟲僅限於印尼的一些島嶼,常現絲蟲分布於非洲及南美洲地區,捲尾絲蟲及羅阿絲蟲分布於非洲地區,奧氏絲蟲僅分布於美洲大陸,蟠尾絲蟲主要分布於非洲,少部分發生於拉丁美洲及中東地區。
感染性血絲蟲經由病媒叮咬吸血時而進入人體,病媒種類如下:
「避免蚊蟲叮咬」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
1.班氏、馬來、帝汶及羅阿絲蟲
使用Diethylcarbamazine,6mg/kg in 3doses × 14d 。
若淋巴腫大或水腫嚴重,應加強局部皮膚之清潔衛生,以防止續發性細菌性感染,若淋巴腫嚴重,也可考慮手術治療。
2.奧氏絲蟲
使用Ivermectine,200 mcg/Kg 一次。
3.常現絲蟲
使用Albendazole,400 mg bid × 10d 。
或Mebendazole,100 mg bid × 10d 。
4.捲尾絲蟲
使用Diethylcarbamazine,6mg/kg/d × 14d。
或Ivermectine,150 mcg/Kg 一次。
5.蟠尾絲蟲
使用Ivermectine,150 mcg/Kg 一次,每隔6-12個月重複一次,直到沒有症狀。
本文引用自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本院僅提供諮詢,不提供特殊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