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最常發生在「太忙」和「太閒」的人身上,而且以中年女性為多,通常患者若不是肩負重責大任的主管,否則就是兒女長大,賦閒在家、生活失去重心的家庭主婦,而且她們都是屬於多愁善感,個性較為敏感、較追求完美主義的人。
當急性壓力出現時,身體的「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向」就會激發交感神經系統作好應變反應,讓我們得以運用身體的資源,好爆發潛能、度過難關。隨後輪到副交感神經作用興奮,讓我們得以修復精神創傷、儲備能量,讓身體能生生不息的運作自如。但是當急性壓力慢性化的時候,慢性壓力就會造成神經免疫系統紊亂,進而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生理與心理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個性」與「氣質」等,都會影響到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及處世的態度。因著「樂觀」與「悲觀」的個性不同,當面對生活壓力時,就常常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從而影響到個人的情緒,造成緊張、失眠、鬱悶、頭痛或失眠等症狀。
人體內的神經細胞是藉由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來傳遞訊息,例如:血清張素、乙烯膽鹼、正腎上腺素等等,當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失去平衡的時候,就會影響到整個神經系統的運作,形成各式各樣的臨床症狀。
體內的『自主神經系統』分為「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兩大部分,掌管人體血壓、心跳、呼吸、腸胃蠕動、肌肉張力等運作的協調。『內分泌系統』包括:腎上腺、腎上腺皮質、甲狀腺、性荷爾蒙等,協調身體各部份器官功能的平衡,以及新陳代謝正常運作。當中樞神經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週邊神經的「自主神經系統」或「內分泌系統」運作失調時,就會造成個體的身心不適。
自律神經掌管人體的呼吸、血壓、心跳等功能,因此一旦出現自律神經失調時,其症狀表現也非常多樣化,有的是會冒冷汗、乾眼症、大腸急躁症,心情憂鬱、腰痠背痛、高血壓。
有些病人的表現是比較特殊的。有些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是以皮膚癢來表現,老是皮膚癢,常常抓的結果是形成慢性癬苔性皮膚炎;少數的病人則是出現肢體末稍嚴重疼痛,這些病人對痛覺反應相當敏感,常感覺手指或腳趾紅腫熱痛。
自律神經系統在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之間保持平衡,並對我們體內的內臟器官進行調控,自律神經一旦失調,會引起各種現代文明病。交感神經過度緊張,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血糖上升。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導致氣管收縮(氣喘),消化液分泌過多(胃潰瘍)。
身體明顯症狀如下列表:
要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還是得了解病因。最被接受的原因是持續的壓力引起,這種壓力可能是心靈上的,也可能是身體上的壓力,因為長期的壓力會耗損神經細胞,使得身體運作出現問題。
當急性壓力之衝擊太強烈或是個性屬於容易緊張型、要求完美型、都可能使壓力慢性化,這時就很容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很多病人因為工作忙碌長期睡眠不足或是心理上面臨先生外遇、婆媳不合,或是財務問題,特別經濟不景氣,失業問題多,很容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另外,還有一種人潛意識裡很自卑,害怕被人拒絕,常壓抑憤怒也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但這種患者通常不會感覺有壓力存在,只是覺得身體不舒服。
如何判別自己是不是自律神經失調?如果長期有口乾舌燥、腰痠背痛、睡不好、心悸、頭痛、胸悶等不舒服症狀,而檢查也排除內分泌失調或甲狀腺機能等問題時,就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治療自律神經失調,除了針對不適症狀給予抗焦慮藥、安神鎮靜、止痛的藥物治療外,同時也可配合復健等治療改善不適症狀,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出心結,進行認知治療,如果是太忙睡眠不足者,就得補充睡眠,缺乏運動者就得多運動,而如果生活太空閒,也建議安排些活動,總之得針對慢性壓力的部分做生活的調整,學習放鬆壓力,才能有效的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否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是不能改善問題。
自律神經失調的病人常常是追求完美、快節奏的個性,在治療上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還得從環境、心理著手改善去打破惡性循環,例如工作太忙就得調整工作,睡眠不足緊張焦慮,就得找時間睡覺,同時家人和醫生也應鼓勵病人傾訴、化解不安,給予患者安慰,幫助他面對問題。
要對付壞情緒,醫師也建議可以多補充鈣質、蛋白質,增加耐心和意志力,或是泡澡、按摩放鬆心情,當情緒低潮時可找人聊天,聽音樂、看電影、逛街等來轉移注意力,避免陷入沮喪、低沈的心情。
這樣就可以與自律神經失調說拜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