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科別

服務科別

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最常發生在「太忙」和「太閒」的人身上,而且以中年女性為多,通常患者若不是肩負重責大任的主管,否則就是兒女長大,賦閒在家、生活失去重心的家庭主婦,而且她們都是屬於多愁善感,個性較為敏感、較追求完美主義的人。

 

當急性壓力出現時,身體的「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向」就會激發交感神經系統作好應變反應,讓我們得以運用身體的資源,好爆發潛能、度過難關。隨後輪到副交感神經作用興奮,讓我們得以修復精神創傷、儲備能量,讓身體能生生不息的運作自如。但是當急性壓力慢性化的時候,慢性壓力就會造成神經免疫系統紊亂,進而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一、心理(個性)因素

 

生理與心理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個性」與「氣質」等,都會影響到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及處世的態度。因著「樂觀」與「悲觀」的個性不同,當面對生活壓力時,就常常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從而影響到個人的情緒,造成緊張、失眠、鬱悶、頭痛或失眠等症狀。

 

二、生理(體質)因素

 

人體內的神經細胞是藉由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來傳遞訊息,例如:血清張素、乙烯膽鹼、正腎上腺素等等,當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失去平衡的時候,就會影響到整個神經系統的運作,形成各式各樣的臨床症狀。

 

體內的『自主神經系統』分為「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兩大部分,掌管人體血壓、心跳、呼吸、腸胃蠕動、肌肉張力等運作的協調。『內分泌系統』包括:腎上腺、腎上腺皮質、甲狀腺、性荷爾蒙等,協調身體各部份器官功能的平衡,以及新陳代謝正常運作。當中樞神經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週邊神經的「自主神經系統」或「內分泌系統」運作失調時,就會造成個體的身心不適。

 

三、症狀

 

自律神經掌管人體的呼吸、血壓、心跳等功能,因此一旦出現自律神經失調時,其症狀表現也非常多樣化,有的是會冒冷汗、乾眼症、大腸急躁症,心情憂鬱、腰痠背痛、高血壓。

 

有些病人的表現是比較特殊的。有些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是以皮膚癢來表現,老是皮膚癢,常常抓的結果是形成慢性癬苔性皮膚炎;少數的病人則是出現肢體末稍嚴重疼痛,這些病人對痛覺反應相當敏感,常感覺手指或腳趾紅腫熱痛。

 

自律神經系統在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之間保持平衡,並對我們體內的內臟器官進行調控,自律神經一旦失調,會引起各種現代文明病。交感神經過度緊張,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血糖上升。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導致氣管收縮(氣喘),消化液分泌過多(胃潰瘍)。

身體明顯症狀如下列表:

  1. 頭:頭暈、頭重、頭痛、頭部發麻、發燙感
  2. 眼:眼精疲勞、眼痛、淚眼、眼睛張不開、視線模糊、眼精乾澀
  3. 耳:耳鳴、耳阻塞感
  4. 口:口乾、口渴、口內疼痛、口舌異常感、味覺異常
  5. 喉嚨:阻塞感、異物感、壓迫感、發癢、異常咳嗽
  6. 手:發麻、發抖、疼痛、感覺異常、發冷、發燙
  7. 腳:下肢麻木、發冷、發燙、疼痛、腳跟貼地疼痛、肌肉跳動
  8. 肌肉、關節:頸部緊繃酸痛、肩膀緊繃酸痛; 全身肌肉疼痛、多處神經痛、背部及腰部緊繃疼痛、關節倦怠或無力
  9. 呼吸器官:呼吸困難、肋間神經痛、呼吸肌肉緊繃酸痛、呼吸道阻塞感、類似鼻塞而無法呼吸、不自主深呼吸或嘆氣
  10. 心臟:心悸(感覺到心跳)、心跳加速、心跳強勁、心臟無力感、胸悶、胸部壓迫感
  11. 血管循環:血壓起伏變動、頭昏眼花、手腳冰冷、臉部潮紅燥熱、起立性暈眩、偏頭痛
  12. 消化器官:食道阻塞感、噁心、嘔吐、胃部發熱、胃部痙攣、腹脹、腹部疼痛、便祕或腹瀉、腸胃蠕動異常、肛門口不快感、便意感頻繁
  13. 膀胱:膀胱神經敏感、尿意感頻繁、頻尿、排尿後不適感、殘尿感、尿床
  14. 生殖器:性功能障礙
  15. 皮膚:多汗、不出汗、異常發汗、皮膚乾燥、全身發癢、發燙、發冷\
  16. 精神症狀:焦躁易怒、莫名奇妙的恐慌不安感、寂寞孤獨感、悲傷感、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17. 全身症狀:全身倦怠、異常疲勞、全身無力、提不起勁、輕度發燒發燙、缺乏食慾、睡不著、淺眠或多夢、白天賴床睏倦

 

要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還是得了解病因。最被接受的原因是持續的壓力引起,這種壓力可能是心靈上的,也可能是身體上的壓力,因為長期的壓力會耗損神經細胞,使得身體運作出現問題。

 

當急性壓力之衝擊太強烈或是個性屬於容易緊張型、要求完美型、都可能使壓力慢性化,這時就很容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很多病人因為工作忙碌長期睡眠不足或是心理上面臨先生外遇、婆媳不合,或是財務問題,特別經濟不景氣,失業問題多,很容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另外,還有一種人潛意識裡很自卑,害怕被人拒絕,常壓抑憤怒也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但這種患者通常不會感覺有壓力存在,只是覺得身體不舒服。

 

如何判別自己是不是自律神經失調?如果長期有口乾舌燥、腰痠背痛、睡不好、心悸、頭痛、胸悶等不舒服症狀,而檢查也排除內分泌失調或甲狀腺機能等問題時,就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四、治療與注意事項

 

治療自律神經失調,除了針對不適症狀給予抗焦慮藥、安神鎮靜、止痛的藥物治療外,同時也可配合復健等治療改善不適症狀,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出心結,進行認知治療,如果是太忙睡眠不足者,就得補充睡眠,缺乏運動者就得多運動,而如果生活太空閒,也建議安排些活動,總之得針對慢性壓力的部分做生活的調整,學習放鬆壓力,才能有效的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否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是不能改善問題。

 

自律神經失調的病人常常是追求完美、快節奏的個性,在治療上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還得從環境、心理著手改善去打破惡性循環,例如工作太忙就得調整工作,睡眠不足緊張焦慮,就得找時間睡覺,同時家人和醫生也應鼓勵病人傾訴、化解不安,給予患者安慰,幫助他面對問題。

 

要對付壞情緒,醫師也建議可以多補充鈣質、蛋白質,增加耐心和意志力,或是泡澡、按摩放鬆心情,當情緒低潮時可找人聊天,聽音樂、看電影、逛街等來轉移注意力,避免陷入沮喪、低沈的心情。

 

這樣就可以與自律神經失調說拜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