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百科

醫療百科

尿液泡泡多?小心腎臟病變

發表日期:2016/06/23

尿尿有泡泡=腎臟出問題?

 

許多男性常認為尿尿有泡沫,是不是腎出現問題?醫師表示,有泡泡尿代表尿素偏高,可能與吃太多肉類或水喝太少有關,或因男性從高處往下的排尿方式而影響,導致尿液的表面張力活性改變,造成泡泡變多。一般而言,泡泡尿維持3至5分鐘為正常;若超過10分鐘以上,建議至醫院進行尿液檢查。

 

「尿蛋白」為判斷發生尿毒症的重要指標,根據研究顯示,無尿蛋白的腎臟病患者,7年內發生尿毒症的機率為1000分之1;反之,有尿蛋白的患者,面臨洗腎的命運則相對快速。

 

除了透過檢視小便的泡沫久久不散,判斷是否罹患腎臟病外,包括下肢及眼皮出現水腫、高血壓,以及臉色蒼白、易喘、容易疲倦等貧血症狀,都是罹患腎臟病的徵兆。建議民眾利用「泡(泡沫尿)、水(水腫)、高(高血壓)、貧(貧血)、倦(疲倦)」5字訣,留意是否罹患腎臟病。

 

民眾對腎臟保健的輕忽也是導致洗腎人口逐年增加的關鍵,由於國人飲食習慣及藥物濫用情況嚴重,尤以中南部地區飲食口味偏鹹,鄉間仍有不少江湖郎中兜售來路不明的藥品,再加上一般民眾對腎臟疾病的防治,及保健觀念仍然缺乏,以致加快了腎臟疾病的發生。

 

常見慢性病中,又以高血壓、糖尿病最容易引起腎臟病變問題,主要是因為這2種疾病都會使血管硬化,而腎臟是血管分佈非常密集的器官,若是血壓、血糖控制不好,就會影響到腎臟功能。

 

腎臟病初期有明顯症狀,但若解尿有泡泡尿出現時,當心是慢性腎臟病前兆,就要特別小心。只有靠尿液篩檢及抽血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治療。腎臟病早期症狀,包括蛋白尿、血尿、夜尿、多尿,需進行「尿液篩檢」才能檢驗出是否有腎臟病,不然是很容易被疏忽,而延誤治療,最後發展至第4、第5期的慢性腎臟病,而到最後洗腎的程度。

 

腎臟病高危險群患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患者,65歲以上老年人、有家族性腎臟疾病,以及藥物濫用者,應作腎功能檢查及尿液篩檢,以便早期發現腎臟病,早日追蹤治療。

 

大鈞診所陳琨砇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年應進行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以及眼底鏡檢查,才能及早發現腎臟及眼睛病變,並及早治療。 並且建議民眾如有蛋白尿、血尿、夜尿及多尿等症狀,可以到醫院進行尿液篩檢,臨床上也可以依泡泡尿判斷,一般而言,尿液中泡泡愈多,蛋白尿的情況也愈嚴重,為慎重起見,民眾若發現有泡泡尿現象時,最好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