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百科

醫療百科

血便?痔瘡?直腸癌?

發表日期:2016/08/24

生活作息正常、愛運動,但三餐老是在外的民眾請注意,當心你可能也是罹患直腸癌的危險族群之一!

 

日前,有一位患者,平日上班忙碌、工作壓力大,且三餐在外,愛吃油炸類食物、麻辣鍋等,雖然平常保有愛運動的好習慣,但因他有10多年的痔瘡病史,總是認為血便是痔瘡所造成,所以不以為意。

 

直到公司健康檢查後才發現,他潛血反應為陽性,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確診為直腸癌第二期。

 

 

糞便潛血檢查 早期揪出大腸癌

 

目前不是每個健康的人都會去接受大腸直腸健康檢查,但美國的一份數據指出,在50歲以上糞便潛血陽性的患者,約有30%是有「腺瘤型息肉」的。另外,6%的患者已有癌前變化的徵兆,所幸這類患者皆能早期發現,並早期切除。因此國健署推動的糞便潛血檢驗確實對國人大腸直腸癌篩檢有極大助益。

 

現在,癌症已經不是絕症,但那要立即改變生活習慣才行,包括飲食習慣。雖然,直腸癌和痔瘡沒有直接的相關性,但是,如果我們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像是多吃蔬果、適量的動物蛋白質、適當的運動,那麼得到這兩種疾病的機率都會降低。

 

怎麼知道每天吃的蔬果夠不夠?動物蛋白質會不會太多?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檢視自己的排便習慣;是不是每天都一定排便?排便所需要的時間長不長?過程還順利嗎?

 

 

定期接受篩檢才可有效遠離大腸癌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人數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但大腸瘜肉(腺瘤性瘜肉)發展為大腸癌時間需時5~10年,因此,醫師提醒若能遠離大腸癌危險因子,包括不當飲食、不運動、抽菸、喝酒以及腰圍過大等,並定期篩檢,大腸癌是有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癌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