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排名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甚至排名在男性癌症第一位,目前平均6到7名成年人,就會出現一位B型肝炎帶原者。而台灣現在約有200到300萬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感染率高達15~20%,且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更較一般人高出100倍。
慢性B肝患者應固定追蹤治療,否則嚴重可能會引發肝癌致死。
目前台灣造成肝癌最大的原因來自於B型肝炎,占比約60%,而C型肝炎約占30%。
臺灣自73年起針對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母親之新生兒實施B型肝炎疫苗注射計畫,75年起全面實施嬰幼兒B型肝炎預防接種,最近的調查報告指出,學齡前的兒童B型肝炎帶原率已降低至百分之一以下,效果非常好。
肝臟主要負責人體中醣類、蛋白質及脂肪的合成代謝,藥物的分解及含氮廢物的排除,以及膽汁的合成,若受到B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影響相關功能的運作。
感染B型肝炎病毒而成為慢性帶原者,需透過驗血來確定,一般沒有明顯異狀,部分會出現食慾不振、疲倦、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出現茶色尿和黃疸,甚至發生猛爆性肝炎造成死亡。
當病毒在體內活躍,但患者正處於免疫清除期時(20~40歲),身體無法有效清除病毒,造成持續發炎,久了就會造成肝硬化,少部分的人可能變成肝癌。因此,病毒在血液中的濃度,與肝硬化、肝癌發生率成正相關。
而台灣B型肝炎病毒,主要是經帶原的母親,生產時垂直感染給新生兒,被稱為母子感染。如果是被含有病毒的血液、體液感染的被稱為水平感染,包括輸血、共用針頭或注射器、血液透析、針灸、穿耳洞、共用牙刷或刮鬍刀及不安全性行為等。
提醒B型肝炎病患,應定期抽血與超音波檢查以控制病情和防止肝硬化、肝癌發生。如果檢查發現血液中無B型肝炎表面抗原(即非帶原者),無表面抗體也無核心抗體的民眾最好接受疫苗接種。接受B型肝炎疫苗接種,產生免疫力,這才是一勞永逸的方法。
B型肝炎感染高危險群(血液透析病人、器官移植病人、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同住者或性伴侶為帶原者等),如未曾感染B型肝炎病毒且經檢驗為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陰性,建議接種3劑B型肝炎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曾於嬰幼兒時期接種B型肝炎疫苗者,可採追加1劑B型肝炎疫苗,1個月後再抽血檢驗,如表面抗體仍為陰性(< 10 mIU/ml),可依「0-1-6個月」之時程接續完成,如經此補種仍無法產生抗體者,則無需再接種,惟仍應採取B型肝炎之相關預防措施,並定期追蹤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之變化。
回到最上方
Copyright © 2020 Dajun Dachan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Maya.
大鈞診所大川診所,板橋在地醫療院所
服務項目:
皮膚科,
糖尿病,
骨科,
復健科,
物理治療,X光,皮拉提斯,肌內效,網球肘,媽媽手,門診手術,雞眼,水腫,甲狀腺,乳房,過敏,耳鳴,眩暈,甲溝炎,五十肩,足底筋膜炎,B肝,C肝,巴金森氏症,自律神經,增生療法,PRP,高血壓,脂肪瘤,耳鼻喉科,腸胃科,胃鏡,大腸鏡,無痛大腸鏡,無痛胃鏡,板橋大腸鏡,板橋胃鏡,
健康檢查,
骨質疏鬆,膽固醇,腎臟,氣喘,失眠,睡眠障礙,整形外科,皮秒雷射,picoway,音波拉皮,電波拉皮,雙眼皮,眼袋,臥蠶,舒顏萃,漪漣絲,肉毒,玻尿酸,板橋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