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雖高,但很容易找到早期病灶,且防治成效最好。大腸直腸癌與靜態生活、家族史和高熱量、高脂飲食有關,也是現代人的文明病,近年來在全世界盛行率不斷攀升,今年根據衛生署最新統計,腸癌罹癌人數追過肝癌,居所有癌症首位。
大腸直腸癌主要發生部位以直腸、乙狀結腸及降結腸最多,臨床表現是糞便出血(暗紅色)、排便頻率改變、糞便形狀變細或有腸阻塞等。
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雖高,但值得慶幸的是,很容易找到早期病灶,且防治成效最好。這種癌絕大多數是由瘜肉變成,癌變時間約需5~10年,只要配合做好早期篩檢,在尚未惡化之前先割除瘜肉,即可避免形成惡性腫瘤。
且因標靶藥物及手術進步,即使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晚期患者也有不錯的治癒機會。
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仍以外科手術為主,但力求傷口微小化已成趨勢。早期開腸剖肚、傷口長達20公分的傳統手術,近來已被傷口較小、病人恢復快的腹腔鏡手術取代。
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腹腔鏡出血少、止痛效果好,且可以增強腸道復原力,讓病人早點排氣,出院時間縮短兩天。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已證實,大腸直腸癌的腹腔鏡手術和傳統手術的復發率及存活率相當。手術人性化、保留更多功能,讓病患的生活品質得以提升,也是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手術新趨勢。
譬如以往直腸癌有八成以上的性神經和自律神經會受損,但現在有了腹腔鏡和手術前輔助療法(電療+化療),讓癌瘤縮小再開刀,病患的性功能、排便和排尿功能都獲得保留,也可以減少做人工肛門機會,且癒後好、復發率低,有時甚至可以完全殺死癌細胞。
標靶藥物的出現,更讓大腸直腸癌出現曙光。近兩、三年標靶藥物出現,對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有不錯療效。
一般人50歲以上應該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測試,5年一次定期大腸鏡檢查,有家族病史者甚至可以提前到40歲做檢查。
不過近來發現凹陷型瘜肉2~3年就能形成癌症,因此建議高危險群者(有瘜肉和腸癌家族史者)每2~3年可以做一次大腸鏡追蹤,積極預防癌症。
大川診所王祝任醫師說:儘管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不斷進步,然而早期篩檢,才是遠離大腸直腸癌的根本良方。
除了篩檢之外,平日可多攝取蔬菜及纖維、少吃紅肉、戒菸,減少大腸直腸癌發生。纖維可以增加糞便容量,稀釋致癌物。二來纖維可促進腸蠕動,讓糞便排空減少致癌物與腸壁的接觸機會。
回到最上方
Copyright © 2020 Dajun Dachan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Maya.
大鈞診所大川診所,板橋在地醫療院所
服務項目:
皮膚科,
糖尿病,
骨科,
復健科,
物理治療,X光,皮拉提斯,肌內效,網球肘,媽媽手,門診手術,雞眼,水腫,甲狀腺,乳房,過敏,耳鳴,眩暈,甲溝炎,五十肩,足底筋膜炎,B肝,C肝,巴金森氏症,自律神經,增生療法,PRP,高血壓,脂肪瘤,耳鼻喉科,腸胃科,胃鏡,大腸鏡,無痛大腸鏡,無痛胃鏡,板橋大腸鏡,板橋胃鏡,
健康檢查,
骨質疏鬆,膽固醇,腎臟,氣喘,失眠,睡眠障礙,整形外科,皮秒雷射,picoway,音波拉皮,電波拉皮,雙眼皮,眼袋,臥蠶,舒顏萃,漪漣絲,肉毒,玻尿酸,板橋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