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百科

醫療百科

小心”眼中風”

發表日期:2018/11/07

隨著飲食習慣改變,許多人都有膽固醇偏高的情形。不過提到膽固醇,大家關注的焦點大多集中在心血管疾病的防範,殊不知膽固醇過高也會跑到眼血管,造成「眼中風」。特別是逢年過節,國人常以大吃一頓來慶祝,所以這時「眼中風」的案例也會跟著增加。

 

很多人常因為揉眼睛,破壞了表面的血管,使眼白或眼角出現血紅塊狀充血,看起來就像「爆血管」一樣,其實眼中風從外表看不出來,患者本身也沒有疼痛感,但視力卻會突然下降,甚至看見黑影、視野缺損或完全看不見的情況。眼中風如未及時治療,將來可能失明。

 

 

就像腦中風是因腦血管堵塞或破裂出血一樣,眼中風是因視網膜血管出血或阻塞造成,是眼科急症之一,醫學上稱為「中心視網膜動靜脈阻塞」,視網膜靜脈阻塞是一種嚴重影響視力的眼睛血管疾病,俗稱眼中風,其發生率僅次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好發年齡為50歲以上中老年人,盛行率約1%,發生率隨年齡老化而增加,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異常、腎臟、心血管疾病、抽菸及青光眼。

 

 

一般可分成兩大類︰

 

一、出血型眼中風:

約占七到八成,主要是視網膜靜脈阻塞,這類患者若全部視網膜靜脈都塞住,可能會完全看不到;治療時,以降眼壓及消除黃斑部水腫為主,情形較嚴重者,則可能打雷射止血,有的患者水腫厲害,也可考慮眼內注射消水腫清血藥物。

 

二、阻塞缺血型眼中風:

眼睛動脈阻塞雖然比較少,若阻塞危及黃斑部,通常預後較不好,視力常驟降到零點一以下,因此急性六小時內就醫很重要,治療時可能會按壓眼球合併降眼壓藥物,以儘快打通血路。

 

 

一旦發生眼中風,就要小心腦中風

 

眼中風的危險因子與腦中風及心肌梗塞患者相同,例如有糖尿病或高血壓、高血脂的病史,並以年紀大的病患居多(好發在五十到六十歲),是常見的眼睛血管疾病。眼中風多發生在單眼,且復發率高,因此治癒後也要好好保養,需要定期追蹤治療,避免視力再惡化。

 

腦中風當然不是眼中風造成的,但兩者的原因相同,所以一旦出現眼中風,就代表身體已有警訊,顯示心血管有不正常的危險因子,自然可推斷該患者為腦中風疾病高危險群。

 

眼睛中風大多是單眼,局部視力受限,這時病患應該正面思考:這是老天爺給的警惕,為的是提醒你控制三高的重要,否則將來再次眼中風甚至腦中風,那可就來不及了。

 

三高不控制,眼部血管容易被混濁的膽固醇填滿,治療前的瞳孔放大檢查可明顯發現血管變得斷斷續續。因此我們可以說,眼睛是唯一讓病患「眼睜睜」看到自己「活生生」血管病變的器官。

 

 

「眼中風」日常如何保養

 

一、控制三高:

眼中風的危險因子與腦中風相同,所以預防方法的關鍵就在「控制三高」;此外,只要曾患眼中風,就表示身體具有「中風的體質」,是腦中風的高危險群,因此平時得更加注意控制血壓和血糖與膽固醇,並且定期追蹤檢查,否則下一步就是腦中風。

 

二、控制飲食、留意症狀:

避免太鹹或太甜的飲食,同時要戒菸,尤其是在飲酒、吃火鍋、爭吵與閉氣用力(如解便)後,要特別地當心,若出現臉部脹紅、青筋暴露,就代表心臟有過多的血液打到腦部,可能是(腦或眼)中風前兆,千萬不可輕忽。

 

三、避免用眼過度,多睡多活動:

現代人長期使用3C產品,容易導致眼睛提早老化或病變,臨床就有不少大學生眼中風的病例,預防關鍵自然就是避免用眼過度。此外擁有充足睡眠、多做戶外活動,也是保護眼睛、預防眼中風的不二法門。

 

 

另外,眼中風患者,千萬不要「亂復健」。一般中風可以復健,但是眼部無法復健。曾有眼中風病患在治癒後每日自行按壓眼球,結果因按壓造成動靜脈交叉處的血壓及眼壓再次升高,阻塞了靜脈的回流而再次眼中風。

 

大川診所王祝任醫師建議民眾每年接受定期視力、眼壓、眼底檢查,以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且預防三高的發生,這樣就較可以遠離眼中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