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百科

醫療百科

與大腸癌擦身而過的糖尿病友

發表日期:2020/07/28

楊女士,今年71歲,在本院治療糖尿病已數十年,是位家庭主婦6年前。 王院長常規提醒每位病患做糞便潛血檢查,楊女士說:留大便也太麻煩了吧!我排便都很正常,也沒有便秘,沒問題的啦!

因此拒絕了院長做檢查。三個月後,楊女是因糖尿病定期回診,王院長仍苦口婆心的請病患做檢查,楊女士看見王院長的堅持,終於答應做糞便潛血檢查了。三天後,報告出爐了,潛血為陽性反應(+414),進而安排大腸鏡,大腸鏡裡除了發現內痔外,還發現了2顆大息肉,協助切除送化驗,居然是大腸癌第一期,接著就協助轉院,接受手術治療,過了五年,持續追蹤均為正常,也定期回本院追蹤糖尿病,最近她開玩笑地告訴我,重大傷病的資格被取消了,去醫院看診的掛號費變貴了,真是太可愛了,他回憶起五年前,若他一直拒絕王院長做糞便潛血檢查,這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她也非常地感謝院長的堅持與提醒。 


 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大腸癌逾十年罹癌人數第一,且呈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近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10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癌症)依然高居第一,且多集中於55歲以上之族群,占8成5。在十大癌症死亡率中,第二名與第三名仍是肝和肝內膽管癌與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配合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每二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大腸鏡的檢查不只是一種篩檢,還可以早期診斷大腸腺瘤或大腸癌,也可合併同時切除息肉,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大腸鏡的檢查對一般民眾大腸直腸癌的發現及死亡率的降低有所幫助,大腸癌有逐年年輕化的趨勢,對於高危險群民眾如:飲食習慣不良(如嗜吃紅肉、加工肉品等)、有代謝症候群、有大腸癌家族史之民眾….等等,可提前至40歲或更早就進行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