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百科

醫療百科

抗原快篩是什麼?什麼是PCR檢測?Ct值又是什麼?

發表日期:2021/06/26







抗原快篩則是檢測病毒的蛋白質,報告最快15-30分鐘就能知道結果。只是,篩檢結果僅看得出陰性或陽性(類似流感快篩),無法量化數值高低,而且也無法加強放大病毒RNA的濃度訊號,在準確度、靈敏度、和特異性上都遜於PCR檢測。
 

值得注意的是,當病毒量不足,接受抗原快篩的結果可能出現「偽陰性」,也就是雖然測得陰性,但人卻可能帶有病毒,也許是發病的前期或是後期。

不過基本上只要是測得陽性,就代表病毒量偏高,有助分流和盡速隔離,這也是為什麼疫情嚴峻的國外,多採抗原快篩和PCR檢測兩者並行


 

儘管有快篩結果,建議再以PCR採檢,結果最正確,也才算是確診。這也是現行快篩站的做法,會替民眾進行2次鼻咽採檢,一次用於抗原快篩,一次用於PCR核酸檢測。

 

PCR檢測是透過多次複製特定的基因,再進行放大觀測;每放大一次就是1單位的Ct值,也就是2的次方倍。面對微小的新冠病毒,透過PCR檢測才有機會觀測到其RNA的濃度。


不過,想進行PCR核酸檢測,首先需要有實驗室和相關的設備儀器,再來是檢測報告至少要耗時90分鐘才能出爐。換句話說,民眾接受PCR檢測後,須等到隔天才會拿到報告。

 

Ct值為何愈高愈沒有傳染力? 

只要有新冠病毒的確診個案,在指揮中心的疫情記者會上就會聽見「Ct值」。特別是最近新冠疫情升溫,收看直播記者會的人也增多了,也讓更多人好奇,指揮中心口中的Ct值到底是什麼?為什麼Ct值愈高愈沒有傳染力?


 

Ct值的英文全名為「cycle threshold (CT) value」,中文又可稱為循環數閥值,是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在實驗室中,透過病毒核酸檢測(PCR)之後所測出來的數值。


為什麼新冠病毒必須靠PCR檢測才可以觀察?原因是新冠病毒非常微小,只有一般流感病毒的十分之一。

所以,想要測到病毒RNA的濃度,就必須透過PCR多次複製特定的基因進行放大觀測。

讓訊號能被放大數倍直到可以被檢測到。所以每複製1次,代表基因訊號的量會變為原來的2倍,我們就稱為ct值=1,所以如果要複製2次,代表基因訊號的量會變為原來的2的2次方,我們就稱為ct值=2。

舉例來說,如果甲案在採檢後,ct值為40,這就代表需要複製40次才能檢測到病毒的訊號,也就是基因訊號的量要放大到原來的2的40次方才能檢測出來,就代表這個人體內原先的病毒量微乎其微,幾乎不具有任何的傳染性。


 

但相反的,如果乙案在採檢後,ct值為18,這就代表只需要少少的複製18次就能檢測到病毒的訊號,也就是基因訊號的量只需要放大到原來的2的18次方就能檢測出來,因此代表這個人體內原先的病毒量非常的高,具有高度的傳染力。

 

換句話說,如果病毒RNA濃度很高,PCR檢測只要複製幾次就能觀測到,那Ct值的數值就比較低。相反的,當PCR檢測必須複製好多次才能觀測到病毒RNA濃度,Ct值的數值就比較高了,卻也代表傳染力低。

 

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Ct值會從感染前期的偏高,在有症狀時下降,之後再經過約14~20天後又逐漸回升,但還是有可能再下降。換句話說,這Ct值的變動猶如曲線,但Ct值的最低點就是症狀最明顯的時候,也是傳染力最高的時期。

 

而這也是為什麼指揮中心規定確診病例的接觸者,必須接受14天的居家或個別隔離措施,隔離期滿還要再接受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一直到Ct值高逾34~40以上,幾乎不具傳染力,就可以不必再「關」起來了。

 

Ct值是一個參考值,不是絕對數值,Ct值低並不能完全代表傳染力高傳染力與年紀、咳嗽、運動習慣、肺活量高低、有沒有戴口罩、口罩密合度、免疫力高低及打噴嚏力道強弱有關


避免染疫最重要的方法,還是防護要做好做足,呼籲大家記得勤洗手、定期量體溫、手不碰口鼻、戴好口罩、口罩不留縫隙、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實名制、定期清消環境,才是真正避免新冠疫情擴散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