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百科

醫療百科

認識中暑的嚴重性

發表日期:2013/08/07

 

炎炎夏日,飆高的氣溫,讓民眾出現中暑與熱衰竭的機會大幅增加,預防發生很重要。

 

一、熱衰竭

 

1. 造成熱衰竭原因

有『曝曬在高溫環境中』及『過度運動後造成身體過度產熱』。兩種原因會導致體內水份、鹽份喪失。

 

2. 常見症狀

心跳加速、噁心、嘔吐、血壓降低、皮膚蒼白、濕冷、頭暈、全身癱軟無力、體溫可能正常或上升等現象。

熱衰竭一般有輕微的脫水、嚴重時會伴隨體內鈉離子不平衡的狀況,當體溫升高、過量體液流失時,將導致中暑衰竭。

 

3. 處理方式

迅速將熱衰竭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鬆脫衣服,平躺、腳稍抬高,補充少許鹽份液體或電解質補充液。

 

二、中暑

 

長時間太陽下曝曬或處高溫環境中,體溫調節機制失去作用,導致體溫上升,中暑是比熱衰竭更為嚴重的情況。患者因無法正常散熱,體溫有時可能攝氏40度以上,造成意識不清,如果不即時給予急救,可能導致死亡。

 

1. 常見症狀

皮膚乾且發紅,身體發熱體溫升高,心跳呼吸加快,嚴重者會導致流汗、噁心、嘔吐、頭昏頭痛、甚至抽筋、昏迷等。

 

2. 處理方式

將患者迅速移至陰涼通風處,幫助中暑者鬆脫衣服,用冷水擦拭全身,幫助降低體溫、避免服用一般的退燒藥品,並儘快就醫。

 

當外在環境溫度很高導致體溫升高時,大腦下視丘的體溫中樞會發出指令,要皮膚血液循環增加,心臟打出去的血液輸出量也要跟著增加,如果血液容積不足,體內的血液會重新分配,使內臟器官血液循環減少,皮膚血液循環增加協助排汗,把體內的熱帶出去,當內臟血液不足,會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當腦部缺血時就會頭暈、頭痛、臉色蒼白,當腸胃的血液不足時就會出現噁心、嘔吐、吃不下。

 

當核心體溫(耳溫、腋溫再加攝氏1度)超過攝氏40度,加上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如:神智錯亂、口齒不清、有幻覺、躁動、抽搐、甚至昏迷,則演變至中暑,這時病人會發生輕重程度不等的多重器官衰竭,像是肝、腎、心臟衰竭、急性呼吸窘迫、橫紋肌溶解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中暑是熱急症中最嚴重的,中暑病人發生DIC,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熱破壞血管內皮細胞所致,如果嚴重,身體會大量出血,如流鼻血、吐血、呼吸道出血、內臟出血、解血便、皮下大塊瘀青或皮下有出血點、打針或抽血的針孔無法止血等,死亡率極高。

 

三、預防中暑的三要訣

 

1. 多喝白開水

a. 不論你的活動程度,都應該隨時補充大量的水分,不可以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

b. 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的水分。

c. 不要立刻喝下太過冰冷的水,以避免胃不舒服。

 

2. 保持涼爽

a. 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

b. 室內加裝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

c. 穿著輕便、淺色、透氣的衣物。

d. 不可將任何人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

 

3. 提高警覺

a. 隨時注意天氣預報,選擇氣溫較低的日期安排戶外運動。

b. 隨時監測室內溫度,避免室內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

 

四、若需在高溫環境下進行戶外活動

 

如運動員、農民、工地施工人員或其他戶外工作者等,建議民眾可以採取下列預防措施:

 

1. 儘可能將活動安排在早晨或傍晚的時間,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在烈日下活動

2. 每小時補充500c.c.以上的白開水

3. 若覺得輕微頭痛、精神混亂、虛弱、昏厥應儘快至涼爽的地區,或有遮陰處休息

4. 隨時注意防曬,例如戴寬邊帽、太陽眼鏡、外出前30分鐘塗抹防曬係數30或以上的防曬乳液

 

當有疑似中暑等熱急症的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