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百科

醫療百科

喝雞精補身?那些人不適合?

發表日期:2015/02/17

滴雞精近來成為電視劇力推,各式雞精或滴雞精產品,成為人氣新寵兒,雖價值不斐卻仍是人人趨之若鶩。

 

熬煮雞湯費時費工,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市售雞精與滴雞精相較於傳統雞湯,具有開瓶即食、微波即飲的特性,在方便性上略勝一籌。

 

許多市售產品為針對特定族群,還加入人參、四物等若干成分,標榜補氣、補血、護肝等功能,聲稱保健功效來增加賣點。但事實上,無論是雞湯、雞精、滴雞精,其實只是製作方式不同,有的慢火熬燉、有的高溫蒸煮;就營養成分而言,並無明顯的差異性。

 

雞精的營養成分主要為蛋白質、胺基酸、核苷酸、胜肽及水等成分,這些成分對於因口腔黏膜組織受損,無法正常咀嚼、飲食,僅能飲用流質食物者、腸道消化功能受損者、及對蛋白質、胺基酸有額外需求者(如大手術病患、懷孕、坐月子等),經諮詢醫療專業人員後,可適量食用,對於維持生理機能、補充營養、術後恢復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由於雞精成分中,除蛋白質外,往往鉀、鈉離子也偏高,因此並非人人都適合喝,大川診所王祝任醫師建議:有下列疾病者喝雞精就要稍微注意:

 

  1. 慢性腎臟病患者:此類病患需限制蛋白質和鉀離子的攝取,雞精內豐富的鉀離子、蛋白質等含量可能加重腎臟負擔。
  2. 痛風患者:對於痛風患者,飲食最需注意的就是普林的攝取量。雞精屬中普林類食品,將導致尿酸升高,不利於痛風的控制。
  3. 高血壓患者:血壓的控制除了仰賴藥物以外,飲食也具有關鍵性的影響。有些雞精含鈉量偏高,可能造成血壓升高,導致血壓不易控制。
  4. 有些罕見疾病因染色體異常,無法代謝白胺酸、異白胺酸以及纈胺酸等支鏈胺基酸。雞精內所含豐富的胺基酸,可能導致疾病的惡化。

 

 

雞精加入的其他成分,如人蔘,可能與某些藥物,如降血糖藥物、抗凝血劑等產生交互作用。

 

一般健康成人,若飲食正常,其實並不需要額外補充滴雞精,也不建議以雞精取代正常飲食。而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額外補充雞精對健康的效益不大,過量還可能造成身體的負擔。

 

雖然這類產品富含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但也並非人人都適合,建議食用前應諮詢專業人員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