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一波波來襲,除高血壓、不穩定心絞痛、心肌梗塞、中風、氣喘及腸胃道潰瘍等患者明顯增加外,不少患者的關節又開始脹痛了!
冬天到了,尤其是碰到寒流來襲,屈伸膝時感覺相當疼痛、爬樓梯沒力、關節就緊緊的,最普遍的就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警訊。退化性膝關節炎是高齡者的關節疾病中最多的一種關節障礙。許多年長者因身體老化、年輕時工作反覆蹲站,或其他因素(如:過度肥胖)造成各種膝關節病變,影響行走順暢。不同程度的關節炎對膝蓋有不同影響,包括:無法正常走下樓梯,必須一步步側走下樓、蹲不下且需兩手撐著膝蓋才站得起來、站久會軟腳等;另外嚴重膝關節炎者,膝蓋外觀變形,天冷時痠痛無力、踩地時膝蓋劇痛,甚至無法蹲曲、寸步難行。
大川診所王祝任醫師建議:保持關節的活動、維持正確的日常姿勢加上適當補充保養成分,例如:鈣、玻尿酸、葡萄糖胺、軟骨素、膠原蛋白、維他命C、ω-3等等,則可以延緩關節的退化。保護關節的重點是,不要重覆再受傷,避免會加重關節負擔的情況。
那麼怎樣才算是「適度」的運動呢?有的人一運動,就想要得到很快的改善,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復健,最好的是漸進式,而且要輕緩且量力而為,有些人或許可以慢慢蹲下再站起身,但有些人可能連坐個矮點的椅子就受不了,他建議各個部位鍛鍊的強度,只要做到感覺有點痠痠的就好了,而這個痠痛最好是睡過一覺起來後就能恢復的程度,如果休息了一夜還是痠痛,表示運動的強度已超過自己的關節所能負荷,以這樣為指標會比較安全。
日常生活的姿勢幾乎占了我們整天活動的全部,因此錯誤的姿勢對關節的傷害可能比錯誤運動還要大,所以學習保持正確的姿勢就能保護關節。
至於膝關節退化者則可以選擇護膝,能提高膝關節的支撐力及增加膝關節的穩定度,如果關節退化到膝蓋出現內翻情形者,也可以利用支點在外側的膝關節支架來增加膝蓋的穩定度,若腿部肌肉出現無力跛行時,可以用枴杖或助行器來輔助行走,以減少吸關節負擔的重量。
注意日常動作、訓練肌肉、選擇適宜的運動及注意營養,才能從日常生活中落實保養關節。加強膝關節骨骼與軟組織的保養,像補充鈣片、適度曬太陽、攝取高鈣食物(如:魩仔魚、小魚乾、起司、高麗菜、菠菜、奇異果等,以加強骨骼密度,避免骨質疏鬆。
膝關節軟骨疾病都是預防重於治療,膝部退化性關節炎也是如此。應透過正確生活習慣及適度運動,來減輕膝部退化性關節炎,初期膝關節炎可經由適當保健、配合藥物治療改善(例如:可用關節消炎藥物、類固醇、葡萄糖胺、玻尿酸、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注射療法),後期膝關節炎就需要醫療協助才可能改善(例如:關節鏡手術、關節骨性矯正手術、人工關節),當膝蓋不適時,應就醫治療以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