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百科

醫療百科

嬰幼兒高燒不退?恐是中耳炎

發表日期:2016/07/22

臨床上,許多嬰幼兒都有中耳炎問題,起初症狀多會哭鬧且拒絕哺餵牛奶,嚴重時就會有輕微發燒、嘔吐等症狀;許多家長多是發現嬰幼兒出現發燒不退或是耳朵內流膿後,才緊急送醫治療。

 

急性中耳炎時,病人時常會有耳朵劇烈疼痛、聽力受損及發燒等現象。慢性中耳炎時,病人則會有膿性耳漏、聽力喪失、眩暈、耳鳴等現象。倘若合併有珍珠瘤或其他的併發症,則依其併發症的部位不同,各有不同的症狀。

 

急性中耳炎早期症狀為發燒合併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鼻塞、膿鼻涕、咳嗽等),輕微聽力障礙、耳鳴、耳痛、耳朵不舒服。幼童因不會言語表達,可能以躁動不安或拉扯受感染之耳朵來表現,噁心、嘔吐的症狀可能也會出現,或發燒原因不明時,就要考慮罹患急性中耳炎的可能性。較大的兒童會直接說耳朵痛及聽不清,聽到的聲音會變得低沉像是耳朵被遮起來一樣。

 

嬰幼兒會出現中耳炎,主要是因為耳咽管比大人直與平,且位置較低,加上管徑較粗,所以一旦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細菌就容易進入中耳腔內,引發化膿性中耳炎:其實除了接受藥物治療,家長也要注意以下情況:

 

  1. 游泳、沐浴、洗髮時耳朵內盡量避免進水,因溼熱的環境是滋生細菌的溫床;耳內若有水時,可使用乾棉棒淺入清理,養成良好耳朵衛生的習慣。
  2. 不讓幼童平躺喝牛奶或果汁,以避免因嗆到導致液體由口鼻流到耳咽管造成阻塞發炎。
  3. 幼童耳朵不舒服,常以哭鬧、胃口差、發燒、耳痛等症狀表現,應儘早給醫師檢查。
  4. 鼻塞時,切忌大力擤鼻涕,以免氣流逆流將細菌送進中耳,引起發炎。
  5. 感冒時易中耳炎感染,若出現發燒、耳痛情形,應儘早找醫師檢查。
  6. 部份患者中耳炎治癒後仍有中耳積水,故仍應注意聽力狀況及定期門診追蹤;孩童避免因聽力改變造成語言發展遲緩,漸而產生學習與智力發展的障礙。
  7. 游泳、沐浴、洗髮時避免耳朵浸水,若耳內不慎有水須立即棉花棒清潔清除。
  8. 切忌使用器具盲目挖耳朵,以免不慎弄破耳膜或將異物帶入中耳,而導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