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便與血便都可能是腸胃出血的表示。黑便通常代表的是胃或十二指腸等上消化道的出血;而血便通常為後半段的小腸或大腸等下消化道的出血。
黑便是由於血液與胃酸等腸胃酵素作用後形成的。因此,如果上消化道出血太大量,來不及與其它物質作用的話,也可能出現血便。腸胃出血形成的黑便,通常為不成形的軟便,看起來如同柏油或頭髮一樣的黑,同時伴隨著惡臭。此外,如果民眾因服用鐵劑,流鼻血,咳血,或吃生食等原因,吞入血液,也可能使大便成黑色。
造成血便的常見原因,在上消化道方面有食道或胃靜脈瘤出血、潰瘍(良性或惡性皆可)出血、平滑肌瘤等,在小腸及下消化道方面有小腸腺癌、腸內過腫、血管生成異常、憩室、大腸息肉、大腸癌症、大腸潰瘍(發炎性大腸疾病或感染性等腸炎造成)、血管炎及痔瘡。
「大腸息肉」罹患者大部份是沒有症狀的,往往在例行的健康檢查中,藉由大腸直腸鏡或大腸X光攝影檢查,才意外地被發現。少數病患可能因為解血便、下腹痛,或糞便粘液特別多而檢查,才被發現的。「大腸息肉」跟「胃息肉」一樣,是由於胃腸粘膜表皮細胞增生隆起而形成的贅肉。臨床上,胃息肉大部份學者都主張定期追蹤觀察;大腸息肉癌化的傾向較大,則建議切除為主。
所有大腸腺性息肉都會有演變成癌症的可能性。因此,大腸息肉不論大小都儘量經由內視鏡進行切除並作病理組織診斷;對於某些較大的息肉可能需經由剖腹切開結腸來切除息肉。病理組織證實有癌化的跡象,並已侵犯黏膜肌層以下,則必須再切除附近相關的腸管,以免日後發生癌症的局部甚至遠端轉移,而失去完全痊癒的機會。
而小腸、大腸、直腸及肛門口的出血,只要有一定的量,就會以血便來表現;其中以大腸到肛門口的出血較常見。所以,在診斷時,對病人的年齡、身體是否有其他疾病、過往病史等基本病史的詢問很重要。在排除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可能時,大腸鏡檢是首選;對無法排除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時,胃鏡是必要的;但對於大腸鏡和胃鏡都無法找出病因時,血管攝影、核醫檢查、小腸鏡檢、甚至剖腹探查都有可能要執行,以找出出血的來源再加以治療。
在治療方面,若大量出血時,仍以穩定生命現象(血壓、脈搏、呼吸)為首要原則,必要時需給予中央靜脈導管的插入及大量輸血、液體補充。之後,再執行檢查,以找出病因。而對於生命徵象穩定的病人,則依上述之檢查順序,儘量找出病因。因為治療的原則,主要是依病因來處理。
以下,就幾個較常見的大腸部分造成血便的原因予以說明其治療方式:
血便大都為良性病灶所引起,癌症雖只占一小部份,但也不可忽視它。平時多注意自己糞便的外觀,一有異常,即刻請醫師診治,接受胃鏡、腸鏡檢查,儘快找出出血原因,即可獲得最妥善的治療,就不會因『大便有血』而緊張了。
回到最上方
Copyright © 2020 Dajun Dachan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Maya.
大鈞診所大川診所,板橋在地醫療院所
服務項目:
皮膚科,
糖尿病,
骨科,
復健科,
物理治療,X光,皮拉提斯,肌內效,網球肘,媽媽手,門診手術,雞眼,水腫,甲狀腺,乳房,過敏,耳鳴,眩暈,甲溝炎,五十肩,足底筋膜炎,B肝,C肝,巴金森氏症,自律神經,增生療法,PRP,高血壓,脂肪瘤,耳鼻喉科,腸胃科,胃鏡,大腸鏡,無痛大腸鏡,無痛胃鏡,板橋大腸鏡,板橋胃鏡,
健康檢查,
骨質疏鬆,膽固醇,腎臟,氣喘,失眠,睡眠障礙,整形外科,皮秒雷射,picoway,音波拉皮,電波拉皮,雙眼皮,眼袋,臥蠶,舒顏萃,漪漣絲,肉毒,玻尿酸,板橋醫美